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使,楚臣,更俗,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馬車不能透過,更是直接限制了運力。
先因陋就簡的搭建鐵索橋,然後再逐步的建造鐵梁橋,將嵩南棧道的運力一步步擴大、提升上來,才是河洛形勢能否真正穩定下來的關鍵。
要是不能解決嵩南棧道的運力問題,洛陽北翼的戰局即便僵持到明年,形勢非但不能得到緩解,反而會因為蒙兀人更方便往孟州、滎陽、雍州運輸人馬、物資,最終叫他們佔據到戰略上的絕對優勢。
文瑞臨等人走過嵩南棧道,沿馬市坪驛道一路南下,就順暢多了,三天後就抵達潁上,準備渡過淮河先去壽州。
一路走來,他們能看到河洛、蔡汝許陳等地的梁國故民,在看到先帝駕崩、大楚棠邑制置使、黔陽侯得禪讓繼任梁國新主的官榜時,是滿心驚疑跟不可思議,短時間內心思也無法安定下來。
不過,一路上除了整隊的輜重兵、運兵外,文瑞臨他們還能看到從淮西諸州縣分散受召北上的歸伍老卒、武官佐史,他們臉上雖然也是滿心的不可思議,但更多則是振奮、熱情高漲。
文瑞臨完全能想象他們為何如此振奮,但也是如此,他內心更百味陳雜。
理智的去想,這是最好的選擇,不然就算是擁立洛王繼位,也很難想象在早有準備的蒙兀人面前,能夠守住河洛,但是他心裡就是百味陳雜,也不清楚他這次到南內史府赴任,會有怎樣的結果,也不清楚楚廷及諸方勢力對整件事會有怎麼的激烈反應……
…………
…………
梁州夾於秦嶺、大巴山之間,寒流難以侵入,初春時節要比河洛地區暖和多少。前朝時修於漢水北岸的梁州城,外城郭有八里縱深,人丁最興旺時,外城郭之內有民戶上萬戶,而外城郭早就毀於戰火,蜀軍之後僅重修了內城。
梁州諸縣,在割並出去之前,也僅有一萬五六千戶,梁州治縣人丁雖然最多,也總數也僅有六千戶,還主要分散居於鄉野村寨。
內城因為有駐軍才稍稍繁榮些,但外城郭殘垣斷壁,荒蕪一片。
此時的梁州外城郭,卻是人盈丁滿,但他們都是被裹挾從襄樊郢隨鄧均等地西逃的將卒家小,一個個衣衫藍綠、面黃肌瘦。
雖說梁州佔據巴山秦嶺之間富饒的漢中盆地,有數百畝萬的土地可以耕種,但問題在於開墾荒地需要投入農具、耕牛及騾馬,在有新一季的收成之前,兩萬多將卒、近十萬家小需要保障口糧供給。
梁州既沒有充足的農具、畜力,近十萬軍民從鄖陽、房陵等地西撤,成年丁壯口糧每天僅有半斤、婦孺口糧還要在這個基礎減半,和著野菜草葉或樹皮一起嚥下,連站起來走動的氣力都沒有,怎麼指望他們拿著最簡陋的骨耜石鋤去墾荒修渠?在油葷極少的當世,成年丁壯在農耕勞作期的口糧標準是日食兩斤糙糧外加少量的鹽巴或大醬。
而開墾條件再簡陋,種子總得給足吧?
梁州能扛到這時,沒有斷糧,還幸虧李知誥之前兩年在漢水兩岸多開墾二十萬畝新田,在襄北潰敗時,梁州有十數萬石存糧。
只是這點存糧要熬到夏糧收割,還是太艱難了。
總體來說,內城的情形要好一些,屋舍街巷也整飭,刺史府衙署內宅乃是蜀軍修造,也頗為氣派非凡。
只是這一刻刺史府的議事大廳裡,氣氛有些壓抑,守在衙署前庭院中的扈衛,也能清晰聽到姚惜水沙啞而憤怒的聲音院子裡傳出來:
“大哥,你可知梁賊朱溫於白馬驛殺了多少顆人頭,你可知魯王府的一把大火燒了幾天幾夜才熄,你可知道這些年無數故人朝思暮想是為哪般,你豈能安心事於敵國?韓謙今日貪奪梁主之位,與楚國必然交惡不說,蒙兀騎兵也絕對不會錯過踐踏河洛的機會。他扛不住南北受敵,不得不示好於梁州,但是,大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