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七十四章 大水,楚臣,更俗,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管怎麼說,韓謙怎麼都要盡一切可能死守壽春灌溉區,同時還要韓道昌回到金陵後,赤山會就直接在各地啟動糧食採購計劃,以應對淮西可能會出現的糧食緊張局面。

當然,韓謙在壽春這麼大規模的人馬集結及調動,卻是叫不明真相的金陵及淮東、襄北寢食難安、驚擾不休。

也的確,在年前棠邑包括水軍、步營及騎兵在內,一直保持五萬人左右的常備兵馬,新年沒過幾天,韓謙突然間從歷陽出發,趕到壽春進行前所未有的軍事動員集結,僅僅新編的第四鎮軍總人馬規模就高達七萬餘人。

也就是說,棠邑五萬現役常備兵馬,一下子暴增到十二萬之多。

換作誰在棠邑側榻,能安枕入眠?

金陵、楚州以及襄城,隔三岔五便派使者趕到壽春來見韓謙,詢問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韓謙也沒有隱瞞的意圖,將魏州叛軍與蒙兀人意圖迫使禹河改道之事據實相告,也提醒淮東要加強洪澤浦東岸及淮河南岸的堤壩、溝渠等水利設施的修繕。

楚梁和議之後,金陵、襄北、淮東都得以派遣商賈進入許汝宋陳等河淮梁軍控制的區域,對梁師雄在滎陽城東組織軍民挖掘大堤之事也有所耳聞,但無論淮東、襄北還是淮東卻不覺得事勢有韓謙所想象的那麼嚴重。

除了蒙兀人在趙塘堤南北兩岸的大營並還沒有進一步集結軍民之外,梁軍在許州、汝州北部的反應也要比韓謙所說淡定得多,並沒有大難臨頭的緊迫感,更不要說組織兵馬趕在雨季來臨之前,傾盡全力進攻滎陽城了。

別家不信,韓謙也沒有要他們一定相信的義務,但他在壽春集結那麼多的人馬,進入二月之後全部都用在南岸大堤加固、龍池山堰湖修建以及行洪帶的疏通上。

除了六萬多青壯勞力,韓謙還陸續上從諸地徵調近兩萬頭騾馬、數千輛(艘)大小車船,用來裝運砂石泥土及木料等。

大堤加固、加高是一方面,但當世受材料的限制,大堤主要堆土而成,再怎麼加固強化,整體強度也是極為有限,無法承受過高的滯洪水位,導洪、洩洪是死保壽春灌溉區的關鍵。

季希堯率領工造司的水務工師,在壽春城從西南往東南方向,劃出一條東西長五十餘里,南北寬數里到十數里不等的行洪帶。

為確保壽春城與內地聯絡不被切斷,位於行洪帶的驛道路段則需要加寬墊高,但驛道經過行洪帶時,則要預留足夠的行洪涵洞。

也是為了節約時間,韓謙直接下令將為另處預製的鐵梁橋構件,直接運來壽春先用,搶先在驛道過行洪帶裡搶先架設總共一百二十米的連續拱鐵梁橋;橋墩也是開挖地基用鋼筋石泥河砂混澆。

魏州叛軍二月上旬便在滎陽東掘開大堤。

不過,冰封期的禹河流量很小,加上禹河滎陽段的河床還沒有完全懸出平地,滎陽城東的地勢又崎嶇不平,整個二月都沒有看到禹河大堤破開對賈魯河、沙潁河造成實質性的影響。

禹河上游到二月下旬開始解凍,禹河上游的流量大了起來,大量的碎冰從缺口南洩,侵入滎陽城以西、以南、位於賈魯河西岸的低窪區域,使那裡淪為一片汪洋,也徹底封鎖住河淮梁軍從嵩山東麓進攻滎陽的通道。

不過,賈魯河(鴻溝),秦漢以降就作為溝通河淮的核心漕道,水利設施比較完善,不僅與禹河之間修有水閘、船閘,兩岸還都修有堤壩。

攜夾大量碎冰、從決口南洩的大水,被賈魯河西岸的堤壩擋住,主要往滎陽城與賈魯河大堤之間的滎澤等地流淌蓄積,一直到三月底之前,滎州境內變成一片汪洋,卻還沒有對沙潁河中下游的兩岸地區造成嚴重的影響。

而這時候魏州叛軍及蒙兀人已經不再掩飾他們猙獰的險惡用心,數以萬計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非理性情愫

折林十七

我在年代養崽崽

叔喬

我的檢察官先生

江小綠

給男主當師尊的日子裡

金鶴

福滿農門

米飯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