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六十九章 和議,楚臣,更俗,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內初具規模的匠坊工場也都保留下來。

十二萬民眾、九十餘萬畝耕地,溝渠水利等設施建設要比淮西其他地方完善得多,每年農耕夏秋糧約產二百萬石左右的糧食。

這也就意味著棠邑履行約定的話,官錢局每年需要支借六十萬石糧谷以及合計值二十萬石糧谷的兵甲戰械給河淮梁軍。

如果說是棠邑直接在這三縣直接照舊規徵收錢糧,不是不能聚斂到這麼多的物資,支援河淮梁軍。

不過,韓謙要在這三地,第一時間就廢除掉徐明珍之前在這三地實行的諸多舊制。

這三地以及中間相接的區域,一直以來都是壽州軍之前控制的核心區,徐明珍用心經營多年,農耕條件才如此之好,但九十餘萬畝地有大半都是官屬屯田,以驅役兵卒家小及官奴婢耕種。

也恰恰是直接跳過世家宗閥居中盤剝,徐明珍才能在這三個核心縣直接徵得大量的錢糧以養兵馬,同時還養了一批匠師、匠工,保證基本的兵甲供給、修繕船舶;其地位及重要性就相當此時東湖、歷陽、萬壽及棠邑等相鄰地區,目前大約承擔了目前淮西近一半的財政收入。

現在這三縣要第一時間推進新政,將田畝均分到戶,官奴婢以及一部受盤剝極重的屯戶家小都是要賜賤還良,以便三縣儘快的徹底融入淮西。

那樣的話,在過渡期間三縣的總生產力難以快速提升上來,實際能徵收到的總稅賦規模就需要直接縮減掉一半。

這些稅賦即便徵收上來,目前還需要截留給州縣,主要用於地方建設,也就是說韓謙短時間內並不指望這三縣能為制置府的歲入做出直接的貢獻,更多還是從煤鐵鹽布等大宗貨物上產生間接收入。

因此,韓謙目前就只能讓官錢局負責履行對梁軍的支借。

當然了,官錢局承擔這麼大規模的糧谷及兵甲戰械支借重任,摺合錢糧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恐怖。

為確保糧食資源不往外流失,又或者說保障淮西的糧食安全,制置府從州縣到鄉司目前所執行的是糧食統銷統購政策。

這一政策下,淮西境內只有州縣鄉司有權從民戶手裡收購糧食或向民戶出售糧食;外地糧商輸入、輸出糧食,只能與州縣鄉司交易,不得與民戶直接交易。

收復淮西主要地域後,目前糧食已經完成四季的收成,境內的糧食壓力完全得到緩解,再結統銷統購政策,淮西境內的糧價實際下降到每石八百錢。

這要比咫尺相鄰的淮東、江東、京畿低一大截。

事實上江東等地的鄉豪大戶把持地方,壟斷地方上的糧食貿易,從民戶手裡收購糧食也將價壓得極厲害,以圖高價出售獲利。

而之前淮西糧食緊缺時,制置府千方百計的從敘州等地購入廉價的糧食,由州縣鄉司出售給民戶,也是遠遠低於江東高達兩千錢一石的糧價,儘可能保障城鎮民生不受糧價起伏的衝擊。

而淮西全境有過四季豐收,這之後再每年額外往外輸出六七十石甚至一二百萬石糧食,完全不會對淮西內部的糧食資源造成緊缺。

這也將使得官錢局對河淮梁軍的支借規模,每年摺合錢糧實際上能控制在七十萬緡以下。

這已經是官錢局所能承擔的範圍了。

除了官錢局這兩年總資本逐年新增外,對淮東支借錢糧總計達六十萬緡、對壽王府支借錢糧達八十萬緡,這兩項合計每年就約有近三十萬緡的息錢收入。

不管淮東、壽王府跟棠邑的關係這幾年起起伏伏,多有轉折,也不管借錢容易還錢“難”,淮東、壽王府按季要支付的息錢,可以說已是兩家頗為沉重的負擔,但他們目前都還是能如期履行的。

商賈是沒有國界,這背後的賬目算清楚,陳喬等氏的當家人完全不覺得棠邑暗中跟梁軍勾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非理性情愫

折林十七

我在年代養崽崽

叔喬

我的檢察官先生

江小綠

給男主當師尊的日子裡

金鶴

福滿農門

米飯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