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八十八章 長街,楚臣,更俗,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民頭上,會進一步加劇內部的矛盾跟動盪。
當然,淮東軍要是能有足夠的錢款,不僅揚泰兩地能購得一定的糧谷,甚至還可以派人到潤、湖等糧谷更豐的魚米之鄉收購糧谷。
淮東畢竟還是大楚的轄域,淮東軍連續遭遇兵災、水災,朝廷即便不出手援助,但也還不至於限制淮東到江南州縣收購糧谷。
棠邑這邊的情況也是如此。
棠邑的糧食奇缺無比,之前新開墾的糧田還沒有到收成的時候,即便今年秋熟有收成,也要先滿足將卒家小來年的吃飯問題,軍中及工造之事用糧,都將長期需要外購。
棠邑目前除了樞密院每月撥給的兩萬石粳米、三萬緡錢之外,每個月差不多還從糧價還算低廉的州縣甚至從長鄉侯王邑治下的渝州,收購六七萬石糧谷運來棠邑,才能滿足耗用。
如此巨量的耗用,除了韓家不斷的出售宣歙等地的田宅,從宣歙兩州收購糧谷等物資送入棠邑外,還主要得益於敘州今年僅從棉織業徵實物稅,就徵得八十餘萬匹黔陽布、四百萬斤籽棉。
大楚實物稅以糧谷布帛為主,作為生活必需品的布帛,有時候甚至是比金銀及銅製錢還要硬的通貨。
韓謙在棠邑以工代賦,在僱傭將卒家小做工時,主要以糧谷抵資,但支給從廣德軍、江州徵用過來的勞力役錢,則以黔陽布代資,役工沒有半點不樂意。
江州、廣德府乃周憚、陳景舟主政,韓謙甚至用黔陽布將這兩地府倉裡的存糧都置換出來了,而長鄉侯王邑那邊更樂意敘州拿物美低廉的黔陽布抵換糧谷……
兼之赤山會的運力也逐漸恢復過來,只要後續沒有大的變故,僅八十餘萬匹黔陽布、四百萬斤籽棉,就能為棠邑換取六七十萬石糧食過來。
這時候再加上韓家傾族蕩產的支援,棠邑這邊諸多事才能同步展開。
然而此時淮東軍問題在於,他們不僅手裡餘糧有限,也拿不出多少錢帛來。
江南水田,每畝十數緡錢,棠邑以十之一二的價格在淮東出售田宅,上萬間舊屋、十數萬畝田地,真要在揚州售出,差不多能得二十餘萬緡錢借給淮東用於收購糧谷——棠邑的地價再低廉,揚泰兩州的民戶都不會怎麼動心,但逃避戰亂、家舍被縱火燒燬的楚州民戶甚至從淮河北岸海、泗兩州南逃的流民,就不一樣了。
雖然這隻能將危機往後拖延一兩個月,但也為後續解決問題爭取到更多的時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