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六十章 揚州,楚臣,更俗,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更不要說蘇常潤三州那些被強行徵走奴婢,在金陵戰事後期又被強行要求遷入北岸的宗閥子弟,心裡是何等的怨恨了。

因此王文謙作為留守,不管他姿態做得再好,大量的非議也都會集中到他身上來。

王文謙能在信王楊元演面前做到無虧於心,但能抵得住眾人悠悠之口?

到時候要是行尚書省到處都有人在背後說他跟敘州勾結,即便信王楊元演信他,他也必須得學沈漾告病辭官,以示清白。

即便知道棉織物能推廣開,益處極大,但王文謙也不希望王珺去做這件事,兩次拒婚就已經夠難堪了,王珺真要出面大肆推廣棉花種植及棉織物,即便沒有人汙衊他跟敘州勾結,也會招來無數人的指指點點。

再者說了,在王文謙的心目之中,淮東無險可守,四面接敵,非經營之地,信王此時據淮東,更主要還是期待金陵或其他地方有新的轉機出現;因而植棉之事即便有大利,也未必要立時去做。

王珺不會叫父親難做,也不想剛到楚州沒多久就跟父親在這些事上直接起什麼爭執,但心裡想著莊院也有不少人初步掌握棉花種植及紡織之法,再鞏固鞏固,然後將他們分批外放為良,助他們到下面的鄉縣落戶,添置田宅種植棉花、紡織棉布。

春秋時就在揚州開鑿邗溝以通江淮,隋朝又進一步改造邗溝,在南北側開鑿江南運河及通濟渠、永濟渠,揚州始終是整條東部水運命脈的核心之一,待淮東海鹽興盛之後,揚州的鹽吏鹽商雲集,使得揚州的社會風氣要遠比其他地方開化、活躍得多。

只要府裡的奴婢匠工分散放出去安家落戶,雖然前期種植棉花、紡織棉布規模有限,但只要有示範性的例子在,左鄰右舍的鄉民,乃至鄉族士紳能親眼看到其利,在社會風氣相對要開化許多的揚州,棉織物的推廣也不會太慢。

王珺心裡正想著事情,遠遠看到殷鵬帶著數人,正神色焦急的登山往鑑園走來,心裡奇怪到底發生什麼事,叫在揚州掌控刑曹、司獄的殷鵬迫不及待的親自趕來鑑園見父親?

殷鵬帶著人走進敞軒遊廊,將一封已拆開過的密函交給王文謙。

王文謙取出密函,讀過後剛才稍稍有些陰翳的臉色,頓時倍加陰沉下來。

“爹爹,發生什麼事情了?”王珺關切的問道。

“王琳死了。”王文謙將密函遞給王珺看,說道。

王珺看過密函,第一時間便懷疑內藏曲折,質疑問道:

“王先生怎麼可能會吞毒自盡?是延佑帝想要起用沈漾?”

事實上她在繁昌時就擔心王琳的身份被韓謙戳穿後,有可能會遭到楊元溥的清算,那時便跟殷鵬提起過要找藉口將王琳也接回揚州,但奈何當時楚州這邊是阮延負責與岳陽眾人接洽談判投附之事,殷鵬沒有決定權。

阮延當時決定將王琳繼續留在那邊,其目的也僅僅是想著令沈漾難以自辯清白,為了避嫌不得不離開楊元溥身邊,使楊元溥失去一個真正能輔佐他的得力股肱大臣。

卻不想阮延當初的算計,最終並沒有能得到實現,王琳以這種方式遭受到清算,即便王珺此時還不知道楊元溥對沈漾新的任命,但她相信因為王琳的“自盡留書”,沈漾應該會很快重回金陵城,重新回到楊元溥的身邊任事。

王琳乃是潤州望族王氏子弟,而她的祖父王積雄、父親王文謙,作為潤州王氏的一脈旁系分支,早年與王琳及其他王氏子弟還有些往來,王珺她幼年時還得王琳講授過一段時間的蒙學,但在她祖父王積雄拜相後,朝野傳出他有意攀附王氏而遭拒絕的傳言之後,她家就跟王琳及其他王氏子弟沒有什麼走動了。

在世人的印象裡,名門望族總是固執而踞傲,小門小戶出身的官宦卻又以攀附為榮,這樣的傳言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非理性情愫

折林十七

我在年代養崽崽

叔喬

我的檢察官先生

江小綠

給男主當師尊的日子裡

金鶴

福滿農門

米飯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