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零三章 偷樑換柱,楚臣,更俗,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撕開,就是不知道傷亡會有多慘重了。

“你要小心韓謙在那幾座山頭後可能藏有少量的精銳伏兵,還有韓謙倘若從東廬山北麓調精銳回來,你不要跟赤山軍糾纏!老王爺可能也在茅山裡。”王文謙說道。

趙臻勒住馬,他那彷彿刀削斧刻似的枯瘦老臉,逆著頭頂微微西斜的日頭,朝西邊看去——在馬背南征北戰半輩子的他,早年在郡王府李遇手下還僅僅是一名副營指揮使,楚州軍換帥,軍中一大批營指揮使、都虞侯校將撤換掉,他才有機會擔任更高的將職,這些年與東線梁軍對峙中脫穎而出,成長為高階將領。

趙臻其實剛四十出頭,只是這些年經歷太多的風霜,面相看上去額外蒼老罷了。也難怪,每天帶著將卒摸爬滾打、風霜雷雨,日子怎麼都沒有王文謙這些文臣過得精細、滋潤。

有人看到當年有乳虎之稱的小王爺李秀率一部騎兵駐紮在小茅峰,老王爺會在茅山裡嗎?

只是老王爺真決議支援三皇子,為何又要偷偷摸摸的不傳告天下,為何洪州那邊毫無動靜,又為何老王爺會贊同韓謙在茅山亂搞,要攪亂世家門閥的根基?

韓謙此時就站在茅山東南側的一座矮山之上,距離最前陣的哨隊不足三百步,眺望戰局,在矮山一側,是兩支從侍衛營選擇精銳組成的弩騎隊。

赤山軍總兵力已經達到一萬三千餘眾,會騎馬者自然不少,但談得上擅長,能在馬背上手持刀槍兵刃與敵廝殺或持長弓遠射者,卻還湊不出最基本的一營兵馬來。

那就裝備臂張弩,遠戰用弩,近戰下馬結陣。

條件簡陋就得想辦法克服。

此時,楚州軍在白狐嶺集結的近四千兵馬,雖然以騎兵為主,步甲僅千餘人,但真正下決心往他們東翼防線撕來時,韓謙看到對方還是以三個步甲錐形陣為核心,一千名騎兵分作兩隊,從步甲陣列的兩翼徐徐逼近。

此外,楚州軍還有一千五百多騎兵守住後陣,以便隨時能策應戰場突發的種種意外情況。

“看得出楚州軍還是惜用騎兵,想用步卒將我們側翼防線撕開後,用騎兵擴大戰果……”韓謙與身邊的張平、袁國維二人說道。

袁國維是上過戰場廝殺半輩子的老卒,要不是年紀大了,他都想領一隊兵卒到前陣去,過一過熱血沸騰的癮。

張平、馮翊二人則感覺心臟在砰砰亂跳,紙上談兵他們都能做到鎮定自若,但每一次親臨現場,還是難免緊張,特別是眼前一仗關係到赤山軍能不能往宣州北部開啟局面。

信昌侯李普與李秀等人負責盯住四十里外的溧水城,只要安寧宮不額外派援騎過來,便沒有什麼好擔憂的,姚惜水最終還是選擇留在韓謙這邊,看東翼戰場的變化。

難以想象韓謙敢用五千雜兵,去抵擋楚州軍精銳的衝擊,她一顆玲瓏心也是跳到嗓子眼。

韓謙讓郭奴兒傳出旗號,下令側翼防線的哨隊,都往楚州軍前進的方向上徐徐聚攏,以更密集的陣型迎接衝擊。

很快兩支軍隊狠狠的撞在一起,激起鐵與血的較量,刀光劍影之中血肉橫飛,聲嘶力竭的吶喊在天地之間呼嘯傳蕩。

王文謙站在六七里外的白狐嶺,聽著被風聲送來的嘶殺吶喊,即便他也無數次觀看過戰陣的廝殺,心旌都禁不住搖撼,或許他這輩子只能當軍師,卻不能統兵衝鋒陷陣的一個原因吧。

王文謙站這麼遠,當然沒有辦法清晰的看清楚每一名士兵的臉,但能在更大的範圍內看到兩軍相撞,就像是一副殘酷而壯美的畫卷在天地間鋪展開來,也更能看清楚東翼的赤山軍,再聚攏,也始終保持左中右三塊明顯的分野。

赤山軍中路正擋住楚州軍步甲的進攻,左右兩翼要稍稍往前一些,主要限制他們的騎兵往前穿插包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非理性情愫

折林十七

我在年代養崽崽

叔喬

我的檢察官先生

江小綠

給男主當師尊的日子裡

金鶴

福滿農門

米飯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