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二章 石壩,楚臣,更俗,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煤場下去,西側的這條溪河,跟流經秋湖山別院的溪溝是相通的,然後在匠坊位置,因地勢平緩下來,河道也進一步開闊,形成二十多步寬的桃溪河,繞過軍府土城,再匯入赤山湖中。
韓謙計劃在煤場西北面的溪口造石壩,是想著將北面的溪澗水位提高三到四米,這樣就能將溪口往北延伸到寶華山深處五六里長的溪谷,都能變成一座小型的山湖水庫。
一方面,水庫外圍能開墾更多的糧田引水灌溉,另一方面,同時也是更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溪口下方的煤場邊緣,目前已經建成兩座碎煤水碓投入使用,需要穩定的水流。
受限於採掘技術,當世開礦洞挖出來的煤塊都比較大個,倘若直接用於制磚、燒製石灰,燃燒既緩慢又不充分,這也是當前磚窯、石灰窯成本不能繼續下降、產能無法進一步提高的一個關鍵瓶頸。
然而事實上,磚窯、石灰窯不需要擴建,僅僅是將煤塊進行初步的破碎,將其中含煤量低的煤矸石剔除掉,效率就能提高大半。
韓謙僅僅是透過書信指導,將六七百年前大將杜預所留的連機碓圖寄回金陵,叫匠坊這邊仿製兩座連機水碓,也是簡陋版的水力碎煤機,目前雖然投入試行才半個月,但使用的效果相當好。
問題在於,不建水庫對水流進行人為控制,不僅僅秋冬季枯水時節,現有的兩座水力碎煤碓難以運轉,夏秋季雨水充沛時,水流忽急忽慢,兩座水力碎煤碓的運轉也難以穩定。
想要建立相對完善的生產體系,靠天吃飯,其實是效率最低的。
目前唯有在上游修建水庫,才能保證下游建造、使用更多的水力器械,都能有穩定的水流;而要保證煤場所出的煤,在秋冬季也能透過淺底船運出山去,更要保證水流不枯竭。
韓謙去敘州之前,就安排匠坊開採築壩所需的石料。
而在韓謙回金陵之前,範大黑就已經安排人手在溪口西側開挖引水渠。
範大黑被韓謙踢出金陵,但諸多事還是有條不紊的在推進著,在韓謙親自過問下,並沒有被耽擱下來。
待過兩天將引水渠挖通,就可以在溪口上游先築泥堤,將溪水擋入引水渠中流往下游,溪口這邊就能正式的修築擋水石壩。
“江淮多暴雨,山洪衝擊,水勢洶湧,這道石壩得建得多堅固,才能穩如山嶽?”楊元溥竟然有些擔憂的問道。
“殿下你看這些石塊都開有槽口——築壩的時候,我們會將熔化的鐵水澆灌到槽口裡,使石壩渾成一體……”韓謙簡略的解釋道,至於更復雜的演算也沒有必要詳細解釋給楊元溥知道。
“這得要用多少錢糧?”楊元溥問道,他還是關心這個問題。
“還好溪口挖開兩三丈就是岩層,石壩僅需要築三十步長就能封住溪水,沒有想象中那麼艱鉅,匠坊還能夠勉強勝任……”韓謙渾不在意的說道。
韓謙雖然渾不在意,柴建、李衝卻是暗暗咂舌。
雖說屯營軍府消耗大頭不在左司,但左司的用度之大,也已經遠超乎他們想象,即便不算左司這次新新增的人手,他們都不知道韓謙之前是怎麼撐過來的。
就著攔水石壩的修造之事,韓謙順帶又跟楊元溥講解諸多有關洩洪渠、引水渠、陂塘、梯田工造之事以及水碓、水磨、水排、連機碓等早在數百年甚至上千年前就已經發明問世的水力器械。
至於理論上能夠實現的水力紡紗機、水力織布機以及水力鍛錘等,韓謙則不會講,至少在柴建、李衝等人面前,不會講。
屯營軍府位於寶華山的南麓,綿延近二十里,山湖之間相對平坦的可開墾田地有限,但山間可以利用溪河的地方則是不少,而且落差也夠,可謂水資源充沛。
韓謙建議三皇子楊元溥從太府寺、內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