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年末的根據地
闐西奧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章 年末的根據地,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闐西奧德,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目前華府的工業佈局,可以用環北部灣——零丁洋工業區來描述。
煤礦採集和蜂窩煤加工在交趾鴻基;兩個綜合鍊鋼廠——田獨和石碌,都在瓊崖;而加工製造中心,則在定海和番禺,許多工場都需要藉助水力,故而多沿河分佈。
從交趾挖出的煤礦,由海船運至瓊崖煉焦鍊鐵,然後將煉出的鋼鐵材料再海運至南海加工,卸完貨的海船也不會空船回去,而是滿載移民和物資返回交趾。
至此,北部灣——零丁洋的三角航運完成了一個輪迴。
以南海、瓊崖為核心地區,佈置產業中下游,以交趾等新附之地為原材料供應上游,從經濟上保證一種向心力。
至於說內殖民剝削這一問題,華府可是有著強有力的有形的大手,剩餘價值先集中後分配,確保大體公平。
華府的上層調節最明顯的地方就在於,將交州糧價一直壓在30錢以下的超低價,除降低了非農業人口勞動再生產成本外,還有效地壓制了自治鄉里的經濟實力,以此來保障村社的經濟優勢,促進農業集約化,為進一步解放生產力打下基礎。
新的生產力帶來了新的生活方式,無數交州百姓正經歷著這樣的轉變。
章金是定海最早的一批小學生,12歲畢業後就去了建築施工隊,負責看圖紙和現場計算,16歲時因為組織能力突出而被分派到徐聞的一個新建村社當村長兼村委主任,帶領一百戶移民,四百多人在徐聞建設新家園。
趁著冬季的休沐日,章金和另一個村社委員衛嬸,一位年過50的老寡婦,二人乘船前往定海,為村社訂購一些緊俏物資。
衛嬸是南海人,老早就跟了韋家,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多年的耳濡目染之下,對集體農業生產很熟悉,故而徵召她作為新村社的骨幹來快速把村社運營起來。
像衛嬸這樣的土著骨幹還有很多,不像章金這樣的青年是為了大同理想而奮鬥,衛嬸她們這樣的骨幹們純粹是為了報答華府的恩情。
衛嬸一家早先活得很拮据,但當年韋氏起家拓荒時招攬了她們,領著她們一起過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兒女也得到很好教育,丈夫戰死沙場也有撫卹和照顧。
現如今衛嬸的兒女都去別的地方工作了,衛嬸覺得自己還能繼續報恩,自己不能枯坐著等著華府來養老。於是她響應了華府成為援助骨幹,帶領新移民去建設新家園。
等到了新環境工作了一段時間後,衛嬸這才理解華府為什麼要宣揚大同理想。
這些徐州、豫州來的百姓實在是太慘了,比當年自家還慘,一個個瘦的跟個排骨似的不說,更要命的還是沒有半點精神頭,望之不像個活人,看得衛嬸經常心塞垂淚。
原來天下還有這麼多苦命人,一種責任心油然而生,衛嬸也理解了為什麼當初華府不要她格外回報什麼,只需要好好工作,好好學習,好好休息,如果還有餘力,那就加入他們,把這種理想和生活傳遞給更多人。
當初韋氏拉了我一把,以後我就去拉別人一把,如果這樣做的人越來越多,這天下是不是就能大同呢?
和越來越多這般想的人一樣,衛嬸也發自內心地加入了華府掀起的浪潮之中,同時嘴上雖然沒說出來,但心底有種感覺,那就是隻要自己還有一口氣,就一定要將大同理想這份事業進行到底,讓天下更多的人能活得像個人樣。
多虧了有衛嬸這樣的人的加入,華府才有能力安置近百萬移民,單靠同道和小學生們,華府估計還得大量放權,繼續維持小農生態。
透過農具、肥料、畜力等一系列的集中和改進,村社才能成為比鄉里更先進更優越的生產模式。如果這樣做的成本比鄉里自治高,華府是很難繼續搞下去的,所以才要壓低糧價。
當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