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掌櫃寶祥先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9章 雲興危矣,大明:被迫登基,屹掌櫃寶祥先生,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豈非空談乎?\"
朱瞻墉略一抬眸,望向鄭和,未加辯駁。此刻,在他們心中,此番構想確乎過於理想化。
鄭和自不必說,料想那老太爺聞之,定會雷霆震怒。因朱瞻墉此舉,無異於……動搖大明之根基。
然而朱瞻墉心知肚明,他非動搖,實乃鞏固大明之基石。然他並不急躁,此刻所需者,唯待時日而已。
南京之地,早已踐行其理念。然此成效,尚需時日驗證。
待南京試行之法果效昭然,對整個大明,將產生顛覆性影響。
鄭和之疑慮,朱瞻墉並未介懷。以當下大明民眾之見地,誰又能認同其想法?且觀後世德意志之崛起,其統帥毛奇俘獲法國帝王時曾言:“普魯士之勝,早已在小學教席上決定。”德意志之所以強盛,根源在於重視教化,乃至視教育與服役為國民基本職責。
今日之大明雖強,然百姓愚昧,十之八九不識一字。如此國度,即便朱瞻墉能造槍炮,造鋼鐵戰艦,造熱氣球,又有何人能用?若不開民智,縱使大明統治天下,又能如何?又能維持幾時?百姓愚昧,易受矇蔽;百姓無知,不知為何而戰。不識字的百姓,又能祈求其有多高之覺悟,為國捐軀,為國奉獻。國家為何物,讀書人或有清晰認知,百姓又如何?不識一字的老百姓,又怎會有清晰之理解?如何令其為國犧牲,為國奉獻?故朱瞻墉深知,若無愛國主義之核心思想,帝國即便強大,亦難長久,分裂在所難免。
西方世界漸趨科學,大明豈能停滯不前,懷念先輩之威,忽視對手之強,固步自封?大明之百姓,一生未離故土,面朝黃土,背對青天,不知長城之所在,不知海洋之廣闊,更不曉大地之圓潤。對他們而言,愛國或許僅是口號。他們甚至不知當今帝王為誰,年號為何。大明欲強大,欲永立世界之巔,欲成為不朽之皇朝,豈能不開民智,豈能不教百姓識字,明道理,不施愛國主義教育?故朱瞻墉堅信,大興教育勢在必行,唯有根基穩固,百姓方能開智,唯有愛國主義深入人心,國家方能強盛。如此大明,方可謂真正的強國。
朱瞻墉思至此,淡然一笑。“或許吧!”他含糊道。
鄭和搖頭,不再言語。
熱氣球升空,自天津衛至京師,耗時不多,僅一時辰有餘,便抵達京城上空。鄭和俯瞰整座京師,感慨道:“終歸故土矣。”
熱氣球降落在皇家校場,朱瞻墉笑道:“三保公公,我便不陪諸位了,先回府見我妻,見了老太爺,順便告知,我已歸來。”鄭和點頭應道:“去吧,我知曉了。”
朱瞻墉不再遲疑,轉身離去。鄭和望著他的背影,微笑搖頭,未再言語,隨即帶領番邦使者前往皇城驛站安頓。
朱瞻墉一路返回越王府。實言相告,二十日未見孫若微,他甚是思念,況孫若微已有身孕,令他掛念不已。
朱瞻墉行至越王府門前,正欲踏入,忽聞天際鷹鳴。他仰首望去,只見金羽大鷹自天際俯衝而下,穩穩落於他肩頭。他取下鷹腿上系的書箋,展開一閱。
瞬間,他怔住了。書箋上僅寥寥數字:“雲成遇難,雲興危矣!”
朱瞻墉震驚不已,呆呆地盯著手中書箋,不敢相信所見。雲成,竟亡故了。朱瞻墉的腦中如遭巨鍾撞擊,嗡鳴不止。雲成的身影瞬間浮現眼前。
自七歲起,雲成與其兄雲興,便由張家安排伴侍年僅三歲的朱瞻墉左右。三人共處二十餘年,雲興、雲成兄弟於朱瞻墉生命中,陪伴之時日,遠超其父母。他從未將二人視作護衛,而是真正視作手足與親人。有時,二人不在身邊,朱瞻墉頗感不適。正因視其為兄弟,他才讓二人領軍立功,因他知道,不能讓這兩兄弟終身為護衛,須為他們的未來打算。
然而,朱瞻墉萬萬沒想到,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