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四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制授太史令 從礦燈到火藥(含19萬營……,[大唐]武皇第一女官,顧四木,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前的貞觀十八年,姜沃終於攢夠了權力之籌,一鍵購買了那本《古之燔石記——順應時代的安全化煤石燒製、火藥製備》。

但事情的起初,卻並不是火藥,而是一盞小小的礦燈。

去歲,貞觀十八年夏日,九成宮。

吳王李恪雖離京,但京中關於太子之位的流言,其實並沒有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情形。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緣故就是:太子之前的封地幷州,突然接連發生了好幾起爆礦之事,礦工傷亡不下數百人。

幷州,是多煤礦、銅礦、鐵礦的富庶之地。

按照唐律,礦產可私人開採,官中收稅——但這私人,當然也不是任何一個普通人就可以。比如這幷州,既然原先是晉王的地盤,這礦產當然也大頭是晉王的,剩下的一小半里大頭又是英國公的。

皇帝疼愛幼子,原本將幷州給幼子就是希望他過得富裕舒坦。對於礦產歸屬於晉王,皇帝都是許可的。

從前也無事,偏生就在貞觀十八年,晉王被立太子一年後,幷州接連發生了三四次炸礦事。

李治便到太史局請她算一算,是新開的礦日子不佳,所以風水不利,還是……人為。

有人故意行此事來誣太子無德,以至於有礦塌地動的惡兆。

李治難得蹙眉:“姜太史丞這裡算著,我也已經請英國公派親衛回幷州去查此事了——若是天災也罷,需得好好生撫卹礦工的家人,多與些錢財令他們安度餘生才是。”

畢竟礦工多是青壯年男人,還常是一家子父子兄弟搭夥來做工,一旦礦中出事,家小很難度日。

李治臉色發寒:“但若是人禍,我便只好請人去填礦償命了!”

不過姜沃的卦象和李勣的親衛傳回來的訊息,結果都是一樣的:是意外。

李治鬱悶愁苦了:他才做了太子就有此惡兆——開礦坍塌不是罕見事,但一年內塌了三處礦,而且都發生在他的幷州,難道真是天意?

姜沃見他愁悶,忽然想起一事:“敢問太子,這三處驟然炸了的礦,是什麼礦?”

李治還真是被問的一怔。

家裡礦太多就是這點不好,他握著的銅鐵金銀礦都有,乍一問還有點怔。好在他記性甚佳,很快就想起來了。

“是……都是煤礦。”

姜沃立刻就懂了:這確實不是人為,這是哪怕在現代施工,若是行為不當,都會產生的瓦斯爆炸!

且說,姜沃是到大唐來之後,才分的清楚,什麼是煤、什麼是炭。

來自現代社會,不但讓她有些五穀不分,對於‘煤、炭、礦石’這些,更是隻有模糊的概念。她見到的只是工業的產品,而非這些最原始的礦石。

蜂窩煤都是她小時候見過的最原始取暖之物了,還是從老家見到的。當時她站在一旁想研究下神奇的‘夾蜂窩煤生爐子’,都被媽媽抱走了。

直到到了大唐,過起了‘燒炭’的日子,才知道煤炭的區別。

粗略來說,所謂‘炭’,就是用木材燒製成的,有些還要再新增竹粉等燒製,才能燒出好炭,不似直接燒木頭那般起煙,上好的炭,便是沒有濃煙嗆人。

也就是說,要炭就總要伐木的。

怪道曾經關中也是沃土千里,但人口增多伐木無度後,最終成為了黃土高原。

而煤卻是礦產,是天然形成,可以從地下開採出來的資源。只是礙於開礦技術的限制,雖說從漢代就有了‘採煤’的記錄,但燒煤取暖一直都屬於小眾方式。

直到隋唐,煤才漸漸用的多了起來,而一直到宋朝,煤才徹底取代炭成為主流,號稱‘家家石炭(煤),無一用薪(木材)者。’

於是此時大唐正處在剛開始研究開採煤礦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全球進化,我覺醒了一座世界

聽雲山行

洪荒:幹掉穿越者,我黃龍穩了

0禿頭小寶貝0

四爺又被福晉套路了

冰嬸

鴻蒙古尊

滄瀾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