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與‘治’ 安全挖銀子(含35w……
顧四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統’與‘治’ 安全挖銀子(含35w……,[大唐]武皇第一女官,顧四木,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當時兩國的認就產生了嚴重偏差:帝當然是把倭國當成來依附的附屬國看待的。
但倭國不覺得,只以為是兩國平等論交——
以至於高表仁去向倭王宣旨的時候,倭王不肯按照臣子禮數接旨。
而倭王不面北行臣子禮,高表仁便也不肯宣大唐天子詔。
兩方各不相讓,高表仁一揮袖子走了,終未宣詔。
倭國也很惱火,覺得大唐瞧不起人。於是終貞觀一朝,倭國再未譴使臣入唐。
而大唐二鳳皇帝這邊,早把倭國忘到九霄雲外去了。
直到當今登基,為新羅事,倭國才又三番譴使臣來唐——
依舊不是來朝貢的,而是來走外交手段跟大唐斡旋,讓大唐勿要助百濟的。甚至想跟大唐一起瓜分下朝鮮半島。
一言以蔽之:時的倭國還真不瞭解大唐的實力,對待大唐,完全是想爭鋒的心思。
所以才會出現扣留百濟王子、拒絕大唐使臣‘登岸刺探軍情’等行為。
至,大唐朝臣才總算對倭國,有了個比較立體的瞭解。
有了解,才有能做出確判斷的基礎。
李勣大將軍屈起手指敲了敲桌子,準備讓在坐朝臣開始發表意見。
還未開口,就姜侍郎又補充了幾句:“對了,還有一事。”
“之前倭國使臣被扣留在長安城中,經由與他交流其本土風——”
姜沃聲音愈加和緩道:“倭國雖孤懸海上,土地貧瘠,然多礦產,尤其是銀礦。”
寬闊的堂中,霎時人人露出了頗為感興趣的神色。
李勣大將軍都‘哦?’了一聲。
“展開。”
其實原本,大多數朝臣,對倭國成為大唐屬國是無可無不可的。
畢竟,倭國跟百濟不同,百濟是朝鮮半島的一部分,百濟不安,高句麗也會一直難以安定,朝廷想要徹底掌控遼東之地的計劃,就會收到阻撓。
所以,唐滅百濟之戰,到底還是滅高句麗的延伸,是安定遼東的必要一戰。
相較之下,倭國卻是孤懸海外的島國,可沒有這種重要。
然現在,倭國在朝臣眼裡又變了。
現在的情形是,礦產匱乏的大唐,了一個礦產頗豐、實力一般,而且還一直在跟大唐作對爭地盤的敵國。
那……就沒得了。
“其實今,我還有一事,想與諸公商議。”
李勣大將軍頷首:“姜侍郎只管。”
對姜沃來,她心中最重要的事,其實並不是倭國和銀礦。
而是——
“是我朝對於藩屬國的‘統’而不‘治’。”
大約是自古以來的強大與化傳統的緣故,中國曆朝歷代對‘屬國’,其實更看重是一種名義上的‘稱臣’和‘朝貢’。
是一種‘統’的理念,而不是真的去‘治(理)’其下屬國。
對屬國內部的政治、經濟,其實基本是不管的。
這也就造成了,‘宗藩’之間的聯絡,其實很不牢固。
最要緊的是,中國曆朝歷代,還多以‘天朝上國’的心態,對於屬國的朝貢,返還更多經濟的饋贈,實行‘厚往薄來’的政策。
甚至……還會給予進化、技術指導。
這些舉動,在宗主國強大的時候自然沒問題,屬國會是老老實實順從的好孩子。
但到底是兩國兩心,一旦宗主國衰弱,很可能就會被屬國反咬一口。
故而,姜沃想提出的是:當民族沒有徹底融合,不是一人的時候,該保留的一定要保留,不能任由他人帶走!
如現代社會,各個國對自己的高精尖技術,一定也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