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沿江而下。
法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1章 沿江而下。,大明:開局我跟朱元璋談人丁稅,法暴,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成軍後,徐平安並沒有暴露出天行軍的名號,畢竟一旦公開宣稱他們就是天行軍,那就意味著跟大明不死不休了,而且到時候燕王朱棣會如何做,誰也不敢打包票。
天氣稍微穩定,徐平安就把小石頭派了出去,負責鐵礦的開採、運輸以及帶無家可歸的孩子們以及工匠來旅順口的基地。
另一方面,煤礦的開採就直接交給了投靠他的那兩千多士卒,一個煤礦而已,兩千多士卒完全夠用了,若不是基地需要人員護衛以及孩童們需要有人引導,徐平安連小石頭都不想派到鐵礦那邊,畢竟一群孩子獨自面對周邊還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情。
他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缺少孩子們長大的時間,要不然哪用得著這麼費勁,直接攻城略地打服其他人,到時候各種原材料就不用這麼偷偷摸摸的了。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建造,旅順口基地已經初顯規模,若不是機床、槍械等需要大量的鋼鐵,徐平安早就把周圍的路給修起來了,何至於如此的費勁,很多地方還都是用石頭壘起來的。
海邊,工匠們正根據圖紙慢慢適應徐平安定下的標準,一塊塊甲板在海邊,不斷有工匠們把需要焊接的地方給焊接好,不過徐平安還是低估了古代工匠們的智慧。
圖紙在熟練工匠的手裡還得到了改進,很多地方的連線之處在工匠們的處理下,以各種巧妙地連線到了一塊,為此還給徐平安省下了很多的焊接條。
二十多米的鐵船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成型,即便工匠們沒有系統的學習過現代各種受力的知識,可多年的經驗還是彌補了這一點,鐵船雖小,可在徐平安看來製造大型鐵船已經有了可能性。
“老方,若是鐵船擴大個五倍,一百米左右的那種鐵船你們能造的出來嗎?就是圖紙上的那種海船。”
徐平安跟造船的工匠已經十分的熟悉了,特別是領頭的老工匠方泰,祖上更是給元廷製造過遠征海外的大船。
“這個,恐怕有些難度,這其中涉及的零件等等實在是太多了,而且這麼大的鐵船,即便造出來了,這動力方面也是個難題,這麼大的船,哪怕是木船,就不知道得多少人滑動。
這要是純鐵,那...”
方泰面露難色,別看他們現在造了一艘二十多米的鐵船,可跟徐平安要求的那種大船差的可不是一點半點。
“這...好吧,那就先從這二十多米的鐵船開始研究,回頭我讓劉清過來配合你們給鐵船加上動力裝置,試試效果,蒸汽機也已經在改進了,回頭看看先在船上加裝上試試水。”
徐平安基本上是隔段時間就來檢視一番鐵船的製造效果,不是木船沒有遠航的能力,實在是鐵船更安全,相比於木船動不動就得使用那種晾曬好多年的木材做龍骨,很明顯鐵船更有價效比。
......
與此同時,藍玉率領大軍也登上了戰船,浩浩蕩蕩的戰船載滿了人跟物資,沿著長江順流而下,沿途,藍玉亦是不敢遠離海邊太遠,海面上稍有不注意就容易迷失方向,而且如今海面上的風可不小。
離著海邊近的話,遇到風浪大的時候還可以靠岸休息,一路沿途補給也是必不可少的。
這一次,水手、將士,浩浩蕩蕩七八萬人,船隊遮天蔽日一般,形成了一條長龍,幾百艘大小船隻朝著北方而去。
相比於陸地上行軍,海上行進能夠很大程度的儲存體力,最重要的是速度很快,即便朱元璋調集糧草,可依舊是杯水車薪,只能是讓這些人沿海補給。
大明剛經歷了雲南的戰爭,實在是難以再次挑起戰爭,可兩個兒子的死狀還歷歷在目,朱元璋根本就咽不下這口氣,要不是一時間不好抽調過多兵力,水師又得在士卒們外出征戰的時候拱衛應天。
他早就派兵出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