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六章 英雄的墓誌銘(二),五代竊國,一字營,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或思考,或沉默,或皺眉,看起來能理解和完全支援自己的人並不多。
“想想吧,如果破虜軍依然堅守在繩池,扼住南下契丹軍的尾巴,那又怎樣?外無援軍,內無兵源糧草。他們除有一死,又有什麼用處?康福雖然不會放任契丹西入,但他會伸出援手?”輕敲几案,張左耀緩緩道來,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不,不會有人支援他們的。他們必死!雖然不是毫無價值,但比起來今後他們能發揮出的能量,現在就死,不是太可惜了?”
“契丹人不會追擊?”有人追問。
“或許會,或許不會!即便追,他們會追到那裡?”張左耀反問。而答案也是十分明顯的,潼關,那裡有開國候康福以及隴東各鎮的數十萬聯軍。
“契丹人本來就是衝著康侯爺來的,難道他們會因為破虜軍的破滅而放棄西進?”又有人問。
“或許會,或許不會!我們往壞處想吧,即使胡虜不停,,那又如何,同前面的局勢又有什麼不同呢?到時候還是讓康侯爺跟他們幹上一架好了!同時我們還是保住了破虜軍!同時,雖然讓契丹載了跟頭的繩池城毀了,但契丹人的仇去沒有全報!如此,不也算是我們讓胡虜復仇的計劃付之東流?”
“那康侯爺會放破虜軍的弟兄入關?還一路抵達秦州?如此想當然,是不是有些兒戲?”還有人問。
“會!”這一次,張左耀沒有給出兩個選項,而是堅定的說道:“只要賈剛,或者說破虜軍的袍澤願意入隴西,康福就一定會放,至少明面上會的,侯爺的墓誌銘相信你們也聽說了,那是說給契丹人聽的,同時也是說給天下人聽的,他的個性不會自食其言!至於不準入關,聽其自滅則更不會,破虜軍作為這次契丹南下的藉口,康福雖然不喜,卻不會放任他們別滅於眼前,不然他就有自保隴東,利己忘義的嫌疑,也觸動了隴東聯軍抵抗契丹的決心與勇氣。他不會冒險的。”
……
如果別的將軍,或許不會像張左耀這麼費力的解釋,即便預估三兒等人的行動,雄武軍需要做好接應的準備,也只一言而決,這一點或許是秦州軍隊與天下諸軍不同之處,當然,張左耀並不是沒有擔憂,其中最讓他擔憂並且未提及的還有一點,賈剛等人最難行的或許不是撤出繩池,或許不是入潼關,也不是一路上的糧草補給,而是接近隴西的這最後幾百里路途。而最終能堅持走到秦州,最終還能站在破虜軍的旗幟下戰鬥的人又有多少?自己需要給予他們什麼,他們又才能重燃殺敵破陣,決死衝鋒的怒火???
或許,是仇恨吧,親忘家破的恨!或許,是愛吧,重拾心聲,重建家國的大愛!也或許,是自己從未見過的,陌生而又熟悉並嚮往的一賠黃土,以及黃土上簡單卻讓人忍不住潸然淚下的幾行小字:義士白棋,義士王虎,義士雷冬,義士無名……戰爭,毀滅了一切,而戰爭中走來的人,有的記住了仇恨,有的記住了逝去的真愛,也有人學會了堅強,學會了奮鬥,而這些人註定了會成為未來攪動風雲的一群人,只要他們還活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