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四章 引出的亂子(三),五代竊國,一字營,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父親,當初中原稍安,咱們請回自然有理,可是眼下,孩兒是在覺得沒有必要去趟這趟渾水!”

“胡鬧,什麼叫趟渾水?朔方再好,終歸是他鄉之地!再者,身為軍武,不思保江山,扶社稷,卻求個苟且安身,為父是這樣教你們的嗎?啊?”

“阿父,莫要動怒,大哥雖然言語不當,但理也未必錯,若是先帝尚在,以其聖明,若然有令,父親當率兒郎扶江山,可眼下咱們去了又救誰?”

“老二,你大哥莽撞,你怎麼也看不明白……哎,石家反了也就反了,能坐得這天下,那也是他的本事,想來你康伯父最初也是這麼想的!可眼下,石家既然當這個家,做這個主,就不能信口開河,他倒好,不但將燕雲送入了虎口,還引狼入室,河東早已生靈塗炭,這還不夠,他還放任契丹人衝入關內,別忘了,此刻你母親妹妹還在乾州,你就不怕契丹人連他們也禍害了?即便沒沒有此節,又有多少無辜將受塗炭,你們想過沒有?”

“大哥,二哥,算了,就聽父親的吧,不提父親與康伯父情誼,就是看在朔方過往也是該救的,靈州獨撐於北本就是四戰之地,卻一直頂得住外夷,也多靠康伯父鎮得住南面,唇齒之急,焉能坐視!”

“哼,跟我南征北戰,你們兩個還沒老三清醒!此事就這麼定了,都著手準備點軍出營,既然拔刀,到也好叫契丹人知曉,我靈武騎軍比得過西涼軍甲,更比得過他契丹馬伕!”

朔方郡(寧夏銀川)歸於西漢,一直以來,那裡水草豐美,野馬成群,從來是馴養戰馬,訓練騎兵之絕佳土壤。到北唐明宗時期稱靈州,而告別了盛唐,朔方以西,賀蘭山山外早為党項部控制;東為夏州定難節度府,雖稱節度,其實也是國中國,後來的西夏便萌發於此;,而朔方北面有沙漠,可惜這微渺的黃沙卻擋不住強敵契丹的馬蹄,還好,明宗在位時中原稍定,外族畏懼,所以朔方也算平穩!

朔方節度使張希崇,也就是這個時期調任靈州朔方節度,後來數年,其操守嚴謹,在軍豎立起了威信,在民間,則興屯田以省漕運,興商貿以富地方!自然,君愛民,民則尊之,短短几年時間,朔方之地雜居的漢民、外夷都對其格外愛戴!不過,朔方再安好,張希崇內心卻並不希望一直呆下去,當唐潞王入主洛陽之後,再三考慮之下,張希崇發出了奏表,希望可以內調。曾經的歷史長河中,張希崇這個請求是得到批准了的,不過可惜,歷史沒有如果,因為張左耀的錯變,朔方的奏章還不知是否送到北唐新王的手上,石家反了!再後來,便有了前文裡的對話。

張希崇口中的康伯父便是康福,契丹人出潞州後,一路公然燒殺,奏報是很快擺到了康福面前的,得知契丹人南下的規模,面對動盪的局勢,於是,在著手應對的同時,康福求援的書函送到了老兄弟張希崇手上!

朔方邊陲,不比中原他地,誰也不會想到康福會求兵於此,其實就是這樣一個無知者認為破落的地方,論軍力並不差於天下諸鎮差,就康福所瞭解,邊事稍減後的這些年不斷積累,加上張希崇的威望,他至少可以動員兩三萬騎兵,除去駐防,至少也能調撥一萬以上南下!而一旦能夠實現這個目標,康福還是很有把握同契丹北虜周旋到底!

當然,這個時候,沒人知道契丹人其實並不打算跑這麼遠,畢竟看勢頭和契丹人的以往的德行,就是耶律德光親口說,大家也未必敢信,不然錯了怎辦,戰爭不是兒戲,那是要死人的!

上面響下面炸,亂了東邊亂西邊,如同一個人用謊言去印證謊言,只能得到謊言一樣,亂子套上亂子,得到的也只能是一團亂麻,此刻的中原大地就是這樣一個局面!

朔方到京兆府(長安)境內至少八百里,備戰加行軍,即使全來騎兵最快也要余月,乘著空,咱們話回潼關天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代竊國

一字營

大學士

衣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