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二章 中原王朝,五代竊國,一字營,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唐中和年間(公元884前後),爆發了著名的黃巢起義,雖然沒有徹底結束大唐曾經璀璨的生命,但他也只剩下一個軀殼殘留於世間。
二十餘年後。羅紹威、劉仁恭、諸葛爽、孟方立、李克用、朱溫、李茂貞、錢鏐據浙西,王建,王潮、王審知兩兄弟,馬殷,劉隱、劉巖兄弟……數不清的大小軍閥將泱泱中華大地分割成了大大小小無數個勢力。
他們全都力圖擴大實力,所以你攻我伐相互兼併,混戰多年這才逐漸形成了幾支較大的勢力。
北方,主要是以汴州為據點的朱溫和以太原為中心的李克用。
朱溫本是黃巢之大將。降唐後,受封為宣武節度使,據汴州。天覆三年(903),平定華北大小軍閥後,朱溫再次剪除在隴中挾持唐昭宗的一大勢力李茂貞,消滅了長期掌握朝廷軍政大權的宦官集團。而後中唐以來的強藩魏博、成德也因戰敗歸附朱溫。
天佑四年(907),除今山西大部和河北北部外,基本統一了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朱溫終於按耐不住,成為名義上毀滅大唐的劊子手,是為後梁太祖,國號梁,改元開平。五代之亂世自此正式拉開大幕。
不過事事難料,朱溫殺人無數,踩著屍骨衝上人生高峰,最後卻被他的次子朱友珪所殺。次年,第三子朱友貞殺兄為父報仇,最終承接帝位。此後,後梁連年用兵,徵斂苛重,國勢日衰。
而北方的另一大軍閥李克用,本是遷居今山西境內的沙陀部酋長,大唐時期曾參加鎮壓黃巢起義,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控制了今山西中部和北部地區,唐昭宗封其為晉王。
朱溫滅唐以後,李克用堅決不降,後梁無數次派兵攻打,雙方交戰不休。
後來,他的兒子李存勖乘後梁內亂之機攻取河北,累敗梁軍,徹底消滅了中唐以來長期跋扈的河北三鎮。
龍德三年,存勖在魏州即位,是為莊宗,改元同光,因為父親從頭到尾都堅持擁護曾經的大唐,所以他將國號定為唐。同年,他派兵南下,攻佔開封,屠滅梁亡,梁末帝朱友貞自殺。統一了華北地區不久,新唐遷都洛陽。
同光三年(925),新唐將太原定為北京,張左耀現在的最高領導,大將孟知祥被任命為北京留守,全權負責軍政事務。
緊接著,新唐派孟知祥舉薦的大將郭崇韜領兵滅蜀,臨行時郭崇韜為報舉薦之恩,向李存勖推舉孟知祥為以後蜀地的軍政長官。而郭崇韜的副將,便是先據東川,後反新唐,兩川大戰時和孟知祥拚了個你死我活的董璋。
就這樣,兩川王出現在了天府之地。而平蜀後的新唐王李存勖寵任伶官、宦官,朝政不修,又任用租庸使孔謙敲剝百姓,致使統治出現了危機。最終在魏州驕兵發動叛亂時,被殺於一片混亂之中。
李克用養子李嗣源繼位,是為明宗。他誅殺孔謙,廢除苛斂,均減田稅,允許民間自鑄農器。李嗣源在位至第七年,中原戰事稍息,農業生產凋敝的局面有所改觀,五代以來少有的小康之世。
而同時,身在兩川的董璋和孟知祥同樣大有作為,孟知祥初到成都時,蜀中百姓因苦於前蜀苛稅,群起而反,蜀中各地盜匪橫行,百姓苦不堪言。孟知祥親選廉吏赴任各州、縣而後免除雜稅,並派兵協助滅匪患,大戰遂州的幾個將軍幾乎都是在這個時候因軍功而得到器重,逐漸成為孟知祥的心腹。
然後,蜀中開始集中安置因戰而流散的百姓,孟知祥堅持執行與民更始的政令,終使情況逐漸穩定下來,百姓生產生活得到了恢復和發展。是時蜀中久安,賦役俱省,鬥米三錢。
然而,亂世既是亂世,兩川巨頭最終分道揚鑣不說,兩大集團也大打出手,後蜀百姓剛剛見到天府之國的曙光,一瞬間似乎又要回到了那段黑暗的時代,一時間人心慌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