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章 關於經脈系統的發現
若行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單章 關於經脈系統的發現,年代:從四合院開始制霸之路,若行之,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起了攻關。
經過艱苦的探索研究,運用了超過10種高科技手段,比如電子學、生物學、聲學等,並進行了無數次實驗,終於準確地揭示了人體經絡線的分佈區域位置,而且與中醫典籍中所記載經絡分佈情況相吻合,初步證實了經絡的客觀存在。
他指出經脈線是連續而均一的、能夠重複而確切定位的、高度敏感的,其寬度僅為1~3毫米,而且一生中位置穩定不變。
可以說,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運用現代電子學、生物化學、生物物理、聲學和形態及動植物等多種學科檢測和獨特的實驗法,準確地揭示人體經絡線的分佈位置,證實了古典經絡圖譜的高度科學性和客觀存在。
以後祝教授又提出“經絡是多層次、多功能、多形態立體結構的調控系統”理論,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了中醫經絡學說。
但是如何使古老的中醫經絡學說現代化,一直是東西方醫學界探索的課題之一,而這項課題的重大轉機終於在2018年到來。
2018年,美國多位科學家在國際著名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論文指出,他們發現了“人體內有流動流體的超級高速公路”。
研究人員說,這個新發現的“網路”,遍佈人體的緻密結締組織薄層,是互相連線的間質,這些間質組織位於面板之下,以及腸道、肺部、血管和肌肉內部,並連線在一起形成由強大的柔性蛋白質網支撐的網路,其間充滿了液體。
但是長期以來,科學家在解剖過程中,無意識地破壞了間質組織的結構,當其中的液體被排空時,在顯微鏡下觀察它們僅僅是一層簡單的結締組織。這種傳統的檢查身體組織的方法,讓他們與間質組織失之交臂。因此,從未意識到它們的存在。
而最近他們是使用了一種新的技術:“共焦鐳射顯微”內窺鏡,是這種“顯微技術”提供了“活體組織的顯微檢視”!
根據美國科研人員論文提供的資訊,這個新器官具有以下5個特性:
第一,充滿液體,其液體含量高達人體液體量的五分之一,這是非常誇張的,這個比例換算下來,將比人體的迴圈血量還要大出很多。
第二,這個新器官可以觸及體內的所有組織,也就說可以和全身所有的器官發生聯絡。
第三,此器官非常微小,不易被發現,所以被現代解剖忽略了接近150年,是有由於科學不斷的進步,才被意外發現的,請注意,是被意外發現的。
第四,這個器官有助推癌症等重大疑難雜症轉移的能力。
第五,這個新器官有緩衝功能,可以保護其他已知的器官。
事實證明,美國科學家新發現的這個新器官的特點,和我們中醫中的經絡學說高度相似,基本符合了傳統經絡學說理論的絕大多數的內容。
中醫的經絡學說具有5大特點:
第一,經絡運轉人體氣血。
第二,經絡聯絡人體臟腑。
第三,經絡無法肉眼直接看見。
第四,經絡傳導人體病情。
第五,經絡保護人體臟腑。
因此關於經絡到底是什麼,中國的老祖宗早說了,它就是組織液的迴圈通道。
如《黃帝內經·素問·經脈別論》中說:
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經,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經四布,五行並行。
又如中醫氣功學在描述經絡中的能量運輸時這樣說:
人身之中,陰多陽少,言水之處甚眾,車則取意搬運,河乃主象於多陰,故此河車,不行於地,而行於水,自下而上,或前或後……。
結合現代科學對水的研究,就知道中醫經絡描述的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