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分卷閱讀150,夫子家的賣魚夫郎,稼禾,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還要包中午一頓飯。買肉買菜也要花銀子。”
而餘下十兩,就是明年的魚苗錢了。
五十兩,能刨出三十兩確確實實已經是極限了。且不說下半年還不能像往年一樣賣魚貼補。
“那唸書要多少?”
這算問到了陶家人的盲點。
眾人眼中迷茫。
方問黎:“若是啟蒙,方家村的私塾便可。不過一年要十兩銀。”
陶家人倒吸了一口涼氣。
知道唸書不便宜,但頭一次知道這麼不便宜。
村裡讀書人沒幾個,往日只從別人口中偶爾聽說一月要幾兩銀。
現在到自己家孩子要念書了,才真真切切覺得多。
刨出去十兩,餘下二十兩單單夠兩個小孩進學堂!
還莫說每月的筆墨紙硯書本錢。
“平攤到每月,加上紙筆這些……用節儉點,兩個幼童一月二兩足以。”
小孩年紀小,不像像玄同書院裡那些書生,每次課考甲等者還有膏火費。
名列前茅者只要節儉些,後期也不怎麼花錢。
就是前期就是純往裡面填銀子了。
陶有糧緊皺眉頭思索半天,還是道:“老三家的,青苗年歲不大,等兩年家裡定送他去。”
楊鵲卻堅持。
方問黎三歲啟蒙,五歲入學堂。
十二歲開始下場,十五歲有了舉人身份。
到二十歲就已經可以入書院教書,且執教兩年已經是書院裡響噹噹的人物。
世人都認為,唸書越早越好。
而公卿世家,也無不早早送幼童進家學。
楊鵲站在為孩子考慮的一方,並沒錯。
而陶家此刻,也確實能送兩人一起去。但未來的壓力也是雙倍的。
楊鵲懇求道:
“爹,就讓他試試。”
“若讀不走我也不強留,讓他回來便是。”
他們老三在家像一頭老牛,不爭不搶,讓做什麼做什麼。
家底沒攢下幾個,自己也送不了孩子去。
雖說老大跟老二家也一樣盡心盡力為這個家。
但老大家只有魚哥兒,老二家兩口子託老丈人的關係在酒樓有差事。
他們什麼都沒有。
現在機會擺到面前,他想爭取。
陶有糧嘆息一聲。
“老大老二,你倆說說。”
陶興隆道:“能送就送吧。”
宋歡道:“照鵲哥兒說的,先試試,念不下來回來也不遲。”
“不止他家青苗,我家青嘉也是一樣的。”
陶興永看了眼自家哥兒。
陶青魚衝他揚起笑,虎牙尖尖,一臉討喜。
魚哥兒對弟弟自來不偏不倚。
他道:“送吧。”
“現在能送就送,讀不走或者家裡負擔不起再說。”
一家人同心協力。
若因為這一件事讓老三家起了隔閡,那就得不償失。
家族家族,同宗同族都要維繫,何況是最親的血脈。
剛到手的賠償銀還沒捂熱乎,就轉手到了私塾。
遠近各個村子裡,幼童開蒙都是送去方家村。
陶家人做了決定,陶興隆跟陶興旺立馬帶著銀子過去將這事兒定了下來。
這一下子,家裡就只剩下青芽一個小孩。
小哥兒初時知道哥哥弟弟兩人都要去唸書,委委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