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喜縣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34章,一刀傾情,安喜縣尉,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峨嵋刺雖然名字中有“峨嵋”二字,卻並非是峨嵋派的獨門兵器。相傳隋末唐初,有一女子為避兵火逃入峨嵋山中,偶然於一座幽深古洞中拾得一部劍譜,練得一身出神入化的劍術,終成一代武學大師。待她到了晚年之時,武功已然練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出手之際已不須用劍,飛花摘葉皆可傷人。因為她是女子之身,是以收的徒弟也都是些弱質女流。她想起自己幼年之時的遭遇,感嘆天下女子體弱力薄,極易受人欺負。若是隨身帶著長劍,讓官府或江湖之中的邪派人物看到,不免橫生枝節,反倒不美。是以她以劍術為根基,創出峨嵋刺這種獨門兵器。一來峨嵋刺長不過十幾寸,便於隨身攜帶,藏於衣衫之內,外人極難發現。二來女子力弱,使用刀劍之時不免大費力氣,而峨嵋刺卻是極輕的兵器,女子使用最合適不過。

這位武學大師創出峨嵋刺之後,便即將它傳授給自己的一眾女弟子。因為她一生之中並未創立武學門派,是以等她去世之後,門下眾弟子大多離開峨嵋山,各自迴轉家鄉。從此之後峨嵋刺便在江湖之中流傳開來,修習者不計其數。不過江湖中人以為這種兵器乃是女子所用,是以男子極少以峨嵋刺為得意兵器。不過像“解骨刀門”、“小刀門”等門派,均以短刀或短劍為獨門兵器,其實門中所傳的武功,便是脫胎於峨嵋刺,只不過這些門派不願承認罷了。

嶽湘雖然算不上江湖中的成名高手,不過畢竟在江湖中闖蕩了數十年,見識不凡,自然知道峨嵋刺這門武功的來歷。他見白袍人以峨嵋刺為兵器,心下暗想,峨嵋刺這門武功脫胎於劍術,當年創立這門武功的那人身為女子,將長劍化長為短,便是想要彌補使用者力氣上的不足。瞧這小子的模樣,滿臉病病歪歪的神情,想來身子虛弱,力氣不足,這才以峨嵋刺為兵器。而使用峨嵋刺的高手,必定與我所用的判官筆一般,雙手手各持一支,才能將峨嵋刺的威力盡數發揮出來。這個小子只持一支峨嵋刺,想來只懂些峨嵋刺的皮毛招數,氣力又差。雖說方才見他躍上擂臺之時輕功不錯,要想與自己爭鋒,那還差得遠了。

念及此處,嶽湘心下得意,口中說道:“口舌之上你這小賊都說不過老子,拳腳兵器自然更加不是老子的對手!今日老子便給你一點教訓,讓你知道知道老子的厲害!”

嶽湘話音方落,卻聽白袍人一聲厲喝,身子一晃,已自撲到他的面前。只見他右手握著的峨嵋刺寒光閃閃,直向嶽湘咽喉刺到。

這一招雖然來勢勁急,嶽湘卻是早有防備。白袍人身形甫動,嶽湘雙手已然拔出了腰間的兩支判官筆。只見他左手握著判官筆向前推出,徑直迎向白袍人刺過來的峨嵋刺,右手的判官筆如毒蛇尋穴,倏然刺向白袍人胸口的膻中穴。

嶽湘這一招“仙人指路”既守又攻,端得是凌厲之極。白袍人若是不肯收招,仍然以手中的峨嵋刺直取嶽湘的咽喉,必然要與嶽湘左手的判官筆撞在一處。這是硬碰硬的兵器對抗,沒有絲毫取巧之機。嶽湘年長白袍人二十餘歲,最少也要比他多出十餘年的功力。兩人若是以兵器硬接硬擋,白袍人多半不是嶽湘的對手,要麼峨嵋刺被嶽湘手中的判官筆磕飛,要麼被嶽湘以內力震傷。更要命的是嶽湘不只可以用左手的判官筆阻擋白袍人手中攻過來的峨嵋刺,他右手的判官筆同時直刺白袍人胸口的膻中穴。若是白袍人不撤回峨嵋刺抵擋,被嶽湘的判官筆點中膻中穴,即便不死也得重傷。若是他見勢不妙收回峨嵋刺護在膻中穴前,嶽湘卻可以立即變招,右手實招變為虛招,牽制白袍人手中的峨嵋刺。左手虛招變為實招,以判官筆直取白袍人的面門。虛虛實實,既守又攻,正是“仙人指路”這一招的精妙所在。嶽湘在這對判官筆上浸淫了二十餘年,這一招“仙人指路”練得尤其精熟,實已到了隨心所欲的境界。雖然尚不足以與一流高手爭鋒,不過劇鬥之時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都降妖了,還講什麼武德

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