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赤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1章 鋦活秀,瓷盤銀釘,鑑寶無雙,青木赤火,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手,我也比不了她。”吳奪介面。
“行了,別假謙虛了。”寧霜推了吳奪一把,“再說了,小梅姐對金銀器和瓷器很在行的,這幾天交流過。”
······
三人也沒在河灘上再待多久,接著就走回了下來的橋邊,從臺階上去了。
“哎?怎麼突然冒出一個市場?”梅小梅一指橋頭的路邊。
吳奪一看,果然擺了很多地攤。他們來的時候還沒人擺攤,結果撿了一個多小時石頭,上來居然有人擺上地攤了。
大概有二三十個攤位。
寧霜點點頭,“可能就是個自發的市場,出攤晚。午飯時間還早,那就逛逛?”
這些地攤,大部分是玉石,也有一些土特產和工藝品。因為到河灘上撿石頭的遊客很多,主要是面向他們的。
所以,這裡的玉石······一言難盡。
反正吳奪是一次也沒上手。
不過,他們也發現了一個古玩攤子。
這個攤子上的東西,主要是“老玉”。同時呢,攤子上還有一些別的老玩意兒,比如匕首、骨件、天珠什麼的。
東西基本都不太著調,但吳奪還是蹲下了。
因為攤子上有一件瓷器。
吳奪衝攤主點點頭,便拿了起來。
這是一件盤子。
攤主是個四十歲左右的男子,長得很瘦小,不像是本地人,口音似乎是川普,“小哥來旅遊的?”
“是啊。”吳奪手上的盤子直徑不大,也就二十厘米左右,通體黃釉,盤心綠彩,綠圈之中繪著雲龍紋。
翻底,六字青花篆書款:大清乾隆年制。
乾隆官窯黃釉器······
不過這是一件殘器。
本來應該是裂成兩半了,但是盤底打了八個鋦釘。
裂的位置不是正中,恰好避開了底款的中心位置。
同時,鋦釘打得也很藝術,並沒有完全依照裂隙打成近似一條直線,而是打成了一個月牙形,還根據位置用了大小和寬窄不同的鋦釘。
而且這些鋦釘不是普通的鐵釘銅釘,而是銀釘。
如此一來,方形的青花底款,和月牙形的銀鋦釘還真有點相映成趣的感覺。
鋦瓷這個活兒,何時出現,不太好考證,但幹這個活兒的,開始只是下九流的行當。只有窮人用的瓷器碎了,不捨得買新的才會請鋦匠打上鋦釘繼續用,所以鋦匠肯定也賺不了多少錢。
但這的確是門手藝。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金剛鑽和鋦釘的發明應用,奠定了鋦瓷行當的基礎。
而這件盤子上鋦瓷的活兒,可不是街挑子那種普通的手藝。用了銀釘不說,活兒也很細,還有一定的藝術構思。
鋦瓷行當的空前繁榮,就出現在清代的乾隆朝。
分成了常活和秀活兩大類。
常活也叫粗活,說白了,就是修補生活用瓷,工藝簡單,材料單一。
秀活也叫行活,那就是在鋦瓷的時候有一定的藝術加工;這是專門為王公貴族、達官富豪的高階瓷器服務的。甚至有的瓷器並沒有實質損傷,卻透過秀活來彌補某些形制上的不足或者胎釉畫片的細微缺陷。
秀活所用的金剛鑽非常小巧,而鋦釘的材質也各式各樣,除了金銀銅錫之類的,還有“花釘”,鋦釘本身就是一件小藝術品。
這也讓鋦瓷正式進入了古玩行。鋦補、鑲嵌、鑲包······工藝豐富,技法精湛。這樣的鋦匠高手,也在各類匠人中佔據了一席之地。
在倭國,鋸瓷藝術也是被古玩行認可的。
倭國稱之為“螞蝗絆”,想想裂痕和鋦釘的樣子,很形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