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赤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8章 尉繚墓,可共舉,鑑寶無雙,青木赤火,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過,吳奪很快便冷靜下來,“隨侯珠失傳已久,他居然能得到訊息?而且,還是在一處規模不大的隱秘墓葬中?”
吳大志很認真地點點頭,“你說得很有道理。”
轉而卻又道:“不過,即便如此,他做得也很對。”
吳奪明白吳大志的意思。
老包的訊息,可能很模糊甚至有誤;但是,面對隨侯珠這樣的至寶,即便如此,也值得全力以赴去試一試。
從目前的結果來看,這麼多年來,老包已是黔驢技窮,所以終究是無奈放棄了。
自古以來,隨珠和璧,這兩樣至寶就沒斷了人找尋,但是卻一直沒有結果。
這兩樣至寶,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直到今天,也都不能定論到底是什麼材質。
在隨侯珠的傳說中,說是隨國君主隨侯有一次在途中救了一條受傷的大蛇,這條大蛇後來報恩,獻上了一顆珠子。
所以,隨侯珠,也被稱為“靈蛇之珠”。
可是,隨侯珠到底是什麼材質,卻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說是螢石的,有說是料珠的,有說是金剛石的,還有說是珍珠的······
這其中,要是珍珠的話,那現在肯定早就沒了,因為珍珠的壽命到不了這麼長。而螢石一說,受眾相對普遍,因為隨州北部確實有螢石產出,而螢石也有“夜明珠”的特點。
不過,對於如此特殊的至寶來說,沒找到實物,所有的猜測和推論都沒用;唯有實物浮出水面,才能真正揭開面紗。
大致捋一下,隨侯珠一開始肯定是屬於隨國的。春秋時期,楚國伐隨,隨國戰敗。
而後隨侯珠應該是歸了楚國。
同時可以佐證的是,在戰國時期,秦國派了使者前往楚國“欲觀寶器”,楚王和令尹商量時曾說:“吾和氏之璧、隨侯之珠,可以示諸?”
這時候,和氏璧和隨侯珠都在楚國。
後來,和氏璧到了趙國,還曾有過完璧歸趙的典故。而隨侯珠,則一直留在楚國。
再後來,和氏璧和隨侯珠都到了秦國手中。這一點應該沒有疑問,因為李斯的《諫逐客書》中提過:“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
秦一統六國之後,和氏璧被做成了傳國玉璽;劉邦滅秦之後,依然作為傳國玉璽,此後又傳承多個朝代,直到後唐末帝李從珂抱著傳國玉璽登樓投火,才開始下落不明。
但這隨侯珠,卻是從李斯的《諫逐客書》(秦王嬴政十年)之後,就沒了下文。
有一個說法是,隨侯珠是進了秦始皇陵的,因為是“夜明珠”,所以在秦始皇陵中“以代膏燭”。
而老包尋找的位於子午山的一處隱秘的秦朝墓葬,時間上倒是能對上,但是比之隨侯珠在秦始皇陵中的可能性,實在是小很多。
“爺爺,子午山的這處墓葬,到底是誰的墓葬?這個知道麼?”吳奪緊接著問道。
“根據老包的說法,極有可能是尉繚之墓!”吳大志摸出一支菸點上,“我沒想到,他這麼多年一直在搞這件事情,基礎資訊還挺多,只是沒有結果。”
“隨侯珠在尉繚的墓中?”吳奪想了想,“這個人有點兒神秘,相關史料太少了。”
確實,尉繚的生卒年份不詳,姓啥也不知道,只知道叫“繚”,因為嬴政為秦王時期,他被任命為秦國國尉,才被人稱之為尉繚。
尉繚是諸子百家中的兵家人物,《四庫全書》中有《尉繚子》,稱尉繚子為鬼谷子的弟子。
尉繚不僅為秦王嬴政滅掉六國出謀劃策,是一個卓越的軍事家,而且相傳他懂的相面和占卜。
據說,他在輔佐嬴政的過程中,看出:“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