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赤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01章 一塊玉璧,兩大宗師,鑑寶無雙,青木赤火,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是一塊玉璧。
不小。
直徑將近三十厘米。
還擺在這個攤子居中的位置,所以挺惹眼。
這個攤子上的東西相對比較雜,有瓷器有玉器有小雜件,還有六七十年代的雕像徽章什麼的。
攤主比較年輕,是個三十歲左右的男子,留著鬍子,帶著眼鏡。吳奪上手搬動這塊玉璧的時候,他還搭了把手。
不過他的搭把手並沒有碰到玉璧,而是在底下虛託著,怕吳奪有什麼閃失。
“好眼力啊兄弟,這塊玉璧不錯的。”
聽攤主的口音,應該是瓷都本地人。“好眼力”這種話,是古玩攤主的必備金句,顧客拿啥問價,往往都會說好眼力。
這玉璧挺沉,攤主又遞了個馬紮上的棉墊子給吳奪,吳奪就可以將玉璧一側壓在棉墊子上豎著看了。
這塊玉璧是和田青玉質地,現在是在路燈燈光下的色感,吳奪估計在太陽光下會更綠一點兒。
從玉璧中心的圓孔來看,是很原始的工藝。
而玉璧的兩面,一面平滑光素,一面淺浮雕了圖案。
它這個淺浮雕,基本就是線條勾勒出的主體,微微高出周圍平面,而細節處的刻畫,主要靠陰刻線條。
圖案是狩獵場景,一人手持長矛,一人手持弓箭,對準了一隻類似虎形的野獸。
線條很流暢,人和獸的動態也雕得很生動。
從造型、線條、痕跡、打磨等等方面來看,這應該是齊家文化玉器。年份確實夠早了,一杆子能打到新石器時代。
不過,這塊玉璧沒有任何入土的特點,而且沒有大綹大磕,如同一直妥善保管的傳世品。
而且這個妥善保管,還得一直不怎麼上手盤摸,以裝箱儲存為主,因為包漿不怎麼厚重。
要是齊家文化玉器,難道這麼長的時間一直傳世?若如此,這東西不太可能出現在瓷都鬼市的一個不起眼的地攤上。
而且,這應該有什麼相關記載才對;再不濟,也應該有點兒傳聞。
齊家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以甘肅為中心,大致分佈在河西走廊地區,時間跨度也比較長。
齊家文化玉器,名氣很大,它和東北地區的紅山文化玉器、江浙地區的良渚文化玉器,堪稱華夏三大“古玉系”。
而且,紅山文化玉器和良渚文化玉器的所用與玉料,相對都比較單一;而齊家文化玉器,不僅用到了青海玉,黃河玉,馬銜山玉,甚至還發現了和田籽料製成的玉器。
玉器本來是吳奪最擅長的門類,基本是不需要“聽”的。
但是這塊玉璧,鑑定上沒什麼問題,邏輯上卻不通,有點兒讓他不會了。
那就只能聽一聽了。
不聽不要緊,一聽大吃一驚。
這居然是一件高仿!
因為首先聽到的就是製成距今的時間,推一推,1746年。
1746年,是清代乾隆十一年,距今也快三百年了。
這是一塊乾隆時期仿齊家文化的玉器。
其工手之高,讓人歎為觀止!
如果不能“聽”,必定找不出毛病,頂多就是從邏輯上懷疑。
好在吳奪也聽到了是誰仿的,一聽到這個名字,吳奪也釋然了。
姚宗仁!
清代最負盛名的治玉大師。
雍正八年,姚宗仁進入清宮造辦處。能進入清宮造辦處的玉匠,技藝那肯定沒有差的。
姚家數代玉匠,不僅在玉器的製作和設計上技藝高超,而且在仿古和鑑定方面,水平也相當了得。
姚宗仁之所以出名,跟乾隆皇帝有莫大的關係,乾隆很喜歡姚宗仁,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