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分卷(13),民國小商人(重生),愛看天,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像一個姓,比什麼狗蛋、豆子的好聽多了。
他記不得自己爹孃,也記不得自己原來叫啥,被人一口一個小李子叫到大。
他和謝璟認識也純屬偶然。
那天他去刨榆樹皮,程班主特意交代了讓他去弄這些,回來好做刨花水,榆樹皮粘液多,可以給登臺唱戲的那幾副行頭定型,尤其是旦角的頭髮,每年必要大洗大梳一次。
謝璟就在那天出去摘榆錢兒的,東邊山坡上有幾棵老榆樹,皮厚結的榆錢兒也多,沉甸甸、一嘟嚕一嘟嚕地掛在樹梢上頭,謝璟轉著圈找榆錢兒,一轉身就瞧見了掰樹皮的小李子。
兩個人都沒有什麼玩伴,謝璟只看他一眼,又去勾榆錢兒了。
還是小李子頂著膽怯,小聲先說了句:那個不好吃,你摘上頭頂上的嫩,挑顏色淺些的,帶甜味兒。
他經常吃。
在戲班裡雖然給飯,但並不管飽,餓著肚子是常事兒,小李子最喜歡春天,偷溜出來找點野菜、野果,或者摘上兩大捧榆錢兒,好歹能填飽肚子,睡個踏實覺。
他和謝璟的來往,也就是這麼一點,偶爾摘個榆錢兒,或者去摘個棗子,其他就沒了。
小李子是沒有家的小子,在戲班容身之處,也不過就是臺毯下衣箱一側。
等到後來慢慢能跑龍套了,才吃上乾飯,再後來分科,他學藝不精,是被最後挑剩下的一個,程班主是個駝背,揹著手從他身邊走過又停下,一雙眼睛帶著挑剔,十分不滿道:行了,瞧著身子骨還算軟,聲音也細,去學旦角吧。
小李子不懂這些,只覺得分了之後就歡喜,好歹是有個著落,又回到隊伍裡來。
戲班分了生旦,小李子是演旦角兒的,但也是因為他一句話,差點招來殺身之禍。
年前程班主走了好運,外鄉一位老太爺年歲大了喜歡熱鬧,連包了三天台子,讓他們在家裡唱上幾日,熱鬧一下。
那老太爺八十多歲,雞皮鶴髮,走路顫巍巍的,身邊卻是倆二十來歲模樣嬌俏的大姑娘在小心攙扶。老太爺走到太師椅上就已經喘了一回,坐下歇了一會兒才張開沒牙的嘴,用尖細的聲音道:行了,開始演罷。
程班主混了多年,是個人精,一眼就瞧出這是一位告老還鄉的公公。
這種人從宮裡出來的時候身上不知道藏了多少寶貝,趁亂折返家中,藏起來做個富家翁,性子也多少古怪些,但千穿萬穿馬屁不穿,程班主牟足了勁兒地討好那位老太爺,大約是伺候了別人一輩子,現如今也喜歡被人捧著奉承,老太爺一高興,賞了十幾塊銀元。
程班主更是拿出十八般武藝,讓手下的徒子徒孫們熱熱鬧鬧地演了一場,一切都很順利,但偏偏意外就出在領賞的時候。
戲班眾人排隊領賞,身上戲服未卸,臉上油彩還在,一個個上前去跟那位老太爺說兩句吉祥話,討個賞賜。
老太爺揮手讓身邊伺候的一個大姑娘去房裡捧了一個錢匣子過來,裡面放著滿得冒尖的一箱銅元,引得眾人兩眼放光,看個不住。
自己拿罷,手大的多拿些,手小的少拿些,老天爺賞飯吃,咱也不能攔著。老太爺細聲細氣說了一句,就擺手讓他們搶。
鄉下戲班哪有那麼多規矩,瞧見錢都瘋了,前頭幾個唱得好的也不顧什麼體面,衝在最前頭抓了一大把銅元,揣進懷裡之後還要拿,另外一些也沒讓步,有往人群裡頭擠的,也有被壓得跪在底下,一邊跪著一邊拿手撿地上的銅元的,場面一度十分胡亂。
老太爺拿手指頭點點這個,又點點那個,逗得哈哈大笑,比方才看戲還高興。
程班主站在一旁賠笑臉。
小李子人小,站在最後頭,被人撞了一下好巧不巧,就撞到一個端著盤子紅皮雞蛋的小廝身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