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梁山技術人才大摸底
嶷山腳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章 梁山技術人才大摸底,穿越水滸之大王要低調,嶷山腳下,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新到梁山的人裡面有兩批人,一批是來自於老軍巷,組成人員主要是朝廷攻城作的匠人和匠人家屬;還有一批來自於東京南城舊窯廠,組成人員主要的十來年前淮河發大水逃荒而來的百姓,以及後來一些雜七雜八逃荒避難的人員。
老軍巷的人員構成比較簡單,都是一些很重要的技術人員,王倫基本上已經安排。相比而言,舊窯廠的人員構成就比較複雜了。農民、小商人、手工業者、落魄文人、叫花子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一而足。
現在的寶藏人員就在這破舊窯廠的人員中。
當然了,因為梁山上下、尤其是王倫事情做的到位,舊窯廠來的這批人裡面湧現出極大的做事熱情,紛紛表示想幹點啥,表明自己的有用之身,幾個實在動彈不了的老頭老太太都表示自己死後埋在果樹下面,貢獻點肥料。關於這些事情,王倫是又感嘆又無奈,這就是這個時代樸實的人民,你對他好,他敢把心掏出來給你。
小孩子自不必說,不管男女,老老實實上學就是了;那些準青壯少年也自不必說,老老實實學習文化課程,和參加軍事訓練。剩下的好多老弱病殘這段時間在梁山伙食和熱情的滋養下,早就好了個七七八八,當然了,實在是燈盡油枯的那些人是沒有辦法的,神仙難辦。
經過系統的摸底排查之後,吳用很快拿出了清單,王倫一看,心裡面也是一樂,這他媽的撿到寶了。
這些人裡面的人才真的是五花八門。
能縫衣服的婦女們自不必說,周大娘子隨隨便便就劃拉了300多人。剩下的人裡面有開過飯店的,有做過木匠的,有做過鐵匠的,有養過花草的,最不濟都是做過多年農事的。要說這些人都是有手藝在身,怎麼能淪落至此?
其實後世也不乏有研究生博士生跑外賣的,不是一家人,不知一家苦。一幫子人逃荒到東京,一路上天寒地凍,忍飢挨餓,多少人都是骨瘦如柴,身患疾病。就這身板子,你就去扛大包人家都嫌棄,況且現在的東京城有的是人。老多青壯大小夥還在那裡排隊找飯轍呢,你一個瘦骨如柴、病怏怏的人也要過來扛大包、推大車,你要是老闆你敢要麼?要是死在半路上算誰的?好說不好聽啊。
就這麼的惡性迴圈。
能活到王倫招攬到梁山的人不是命大的,就是那些身體好的。
當然了,在東京城那些達官貴人眼裡的垃圾,在王倫眼裡都是寶貝。
更何況,這裡面還有不少文化人。
這裡的文化人不是說那些舉人進士,而是那些認得不少字,但是科舉無望,肩不能扛,手不能拿的讀書人或者私塾先生。這些人普遍身體瘦弱,災荒年間能跑到東京的身體都算不錯了。碰到文風盛行的北宋都城,他們肚子裡的那點東西也拿不出手,也只能在舊窯廠裡苟延殘喘。
這裡面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周昌,竟然是秀才出身。即便是秀才又如何?東京城裡隨便扔一磚頭都有可能砸到好幾個秀才,王倫當初都做過東京城裡的破落秀才。
現在好辦,這些文人都到梁山大學裡做教員。梁山的文化課通識課程需要大量的人手。
梁山大學有個規矩,但凡是能當上教員的,不管你是教文化的,教技術的還教種地的,一個月有50兩銀子的零花錢,一年就是600兩。
這錢少麼?一點都不少。
北宋一個縣令的月俸也就是30兩銀子,當然了還有一些加俸、祿粟叀⒅疤鍔兜模加來加去,一個月也就50兩銀子左右,有的還不到呢。
王倫給一個月50兩銀子的零花錢,這些教員們睡覺都能笑醒,現在王倫就是用棍子打他們都不走。
都說要尊重技術,尊重人才,拿什麼尊重?拿錢尊重啊。
後世一些老闆一邊說某個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