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6章 佛門大會10,皆付笑談中之逝水,方陳,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徐麗燕門牙外拱,眉毛跳動,冷漠地瞥了眼客棧掌櫃,似笑非笑看著公冶世英,道:“小兄弟心地純良,倒是生了一副好心肝。”
公冶世英道:“徐尊使過獎了,‘心地純良’這四個字小爺是萬萬不敢當的,小爺最在意的還是自己個兒,不過是碰巧捎帶上別人罷了。小爺一行六人連著趕了好幾個月的路,這一路上幾乎沒睡過一個完整的安穩覺,好不容易找了家客棧落腳,本想著好好睡上一覺,不想碰到了這檔子事,真是忍不住想說聲晦氣。但埋怨是解決不了任何事情的,既然碰上了,還是得想法子解決。小爺最先想到的是這個地方不止這一家客棧,這家客棧住不成那就換一家,往深裡一想又覺得不對,都這個時候,且不說別的客棧有無客滿,就算是真的順順利利地換了個地兒,可半邊店就這麼大,您各位在這邊熱火朝天地拆房子,小爺在那邊提心吊膽地睡覺,能睡得安穩麼?小爺接著想到的是半邊店住不成那就去別的地兒,別的該去哪裡呢?京城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可是此地距京城尚有五六十里,且不說這夜路不好走,就算是真的平平安安地到了京城,天也亮了。小爺思來想去、思前想後、左思右想、冥思苦想、窮思極想……唉——!”
“所以呢?”
“所以小爺想給各位講個故事。”
“講個故事?”四名壯漢也不傻,看出對方存心攪局,想呵止又不敢呵止,一個杭葦之就已經夠他們頭痛的了,實在不願再添別的強敵。見駱、徐二人不僅不阻攔,還饒有興致,只好暫且忍耐,思索別的應對之法。
公冶世英就近拉過一根長凳,大搖大擺地坐下,繪聲繪色地說道:“北宋慶曆年間,江南某縣有個姓張的商戶,經營絲綢、布匹,生意興隆,日進斗金,堪稱全縣首富。老張之所以能把生意做得這麼好,主要是原因縣令是他的大舅哥。老李是老張的鄰居,開了家買賣米麵的鋪子,三天兩頭上張家求引薦。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把老張給求動了,如願結交了縣令。自此以後,老李迎來了人生的巔峰,短短兩年光景,就成了全縣最大的米麵商。轉眼到了第三年,興許是有人惹惱了老天爺,整一年風不調雨不順,年景不佳,碰巧又有欽差巡察。縣令在縣令的位置上坐了多年,一直尋求升遷而不得,值此之際,心生一計,做出一系列佈置,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向民間糧商借調糧食,充盈官倉,以此彰顯政績。調糧一事自然是落到了老李頭上,但他手頭的糧食遠達不到縣令所需之量,便只好從他處籌集。年景本就不好,他處存糧也是有限,籌集工作進展的很是不順,累得老李寢食難安。這一日,糕點鋪老王的兒子小王上李家購買米麵,小王憨厚外行,老李突發奇想,命夥計以次充好。果不其然,小王走後沒過多久,暴脾氣的老王怒氣衝衝地上門興師問罪。老李矢口否認,言辭戧人,雙方發生激烈爭執。當夜,李家糧倉突發大火,整座糧倉燒成白地。翌日清晨,老李上縣衙擊鼓鳴冤,狀告老王。證據確鑿,老王百口莫辯,鋃鐺入獄,苦苦積攢多年的家產盡數用於賠償。就這樣,老李用一座空糧倉、一堆黴米和幾桶火油換來了老王的家產,小賺了一筆,最關鍵的是變向完成了縣令交代的任務。”公冶世英扭了扭脖子,笑眯眯地望著四名壯漢,問道:“風雨雷電四位護法,小爺這個故事講得如何呀?”
“你講你的故事,與我等何干?”四名壯漢強作鎮定,用大嗓門掩蓋心虛,偷偷注意著駱、徐二人的反應。
公冶世英原本只是猜測,順著猜想編了個故事,根據四人的反應,心裡又多了幾分把握,接著說道:“四位護法見識廣博,看不上小爺方才講得故事。無妨,小爺再講一個更好的,這個故事的主角有龍華教、杭女俠、小龍幫,還有……”故作停頓,突然加重語氣,“嚴公子!”
叮噹聲與砰然聲同時響起,四名壯漢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