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五章 螳螂捕蟬1,皆付笑談中之逝水,方陳,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卯辰之交,天邊曙白微露,依稀映照出一座雄城的輪廓。
其外山環水抱、宏偉大氣、四通八達,其內平闊規正、街直巷深、井然有序——這便是大明朝之心臟所在。
朦朧的晨光下,白黑二色相互交疊,白色的是白雪,黑色的是黑影,覆蓋了整座京師。
正如對比鮮明的白黑二色,此時的京城同時瀰漫著正反兩種氛圍。
正常者,總有那麼一些訊息不靈、直覺遲鈍之人,遲遲嗅不到危機的氣息,按部就班地過著老日子。一如過往無數個雪後初晨,為通行方便,而清掃自家門前雪,為避免房梁被壓垮,提心吊膽了一整夜後終於迫不及待地用綁紮接長後的耙子鉤除瓦上雪;一如過往無數個平常清晨,爐灶生火,炊煙裊裊,水食下鍋,熱氣騰騰,開門啟戶,吱呀聲聲,商販開市,話語嚷嚷……漸趨嘈雜忙碌;一如過往無數個月窮歲盡,不論何種天氣,不分何種生計,每個人的言行神情之中總透著一股子濃濃的年味兒。
反常者,自然是得知了韃靼入侵以及由一場亙古未見、恢恑憰怪的怪雪所引發的一系列驚天動地的大事之人。或反覆求證真假,或茫然不知所措,或已然安排退路,或尋求解決之法……心思各異,反應各異。
時間流逝,光照漸盛,黑影退避,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危機來臨,反常的氛圍徹底壓倒了正常的氛圍,並仍在擴張。
皇城正南門大明門前,人頭攢動,足有千人之眾,東一簇,西一堆,議論紛紛,雜亂如菜場,全無半分莊嚴肅穆。
能在大明門前聚集而不受驅逐之人自非一般人,他們有一個統一的稱呼——官。
依著往常的慣例,此時本該是分著緋、青、綠三色官服的京官老爺們同君王上朝議政之時。但大明門並非候朝之地,況且自從深庭宮變之後,朱厚熜便再未上過早朝。所以官老爺們不為上朝而來,只為那剛剛發生的一系列聳人聽聞的大事而來,在京官員,能來的都來了。最早的一批人甚至午夜就到了,已足足等了三個時辰,人都凍木了,卻連朱厚熜身邊人的影子都沒見到,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的忐忑。一個個或喋喋不休,或沉默是金,在寒風瑟瑟發抖,分不清是凍得還是嚇得,亦或兩者皆有。
其實當中的很大一部分官員們自己也清楚,他們來與不來對當下形勢並不能起到什麼作用。之所以忍著嚴寒,耐著性子,苦苦等候,一為第一時間得到第一手資訊,以備早作打算;二為裝裝樣子,行走官場,裝樣子是極有必要的;三則是跟一群同類們聚集在一起,相互尋求慰藉,多少能心安一些,不管最終是何等悽慘結局,有伴兒總好過沒伴兒,伴兒越多,心裡就越平衡。
能來的都來了,那就說明還有不能來而沒來的。細心之人不難發現多位身居朝廷要職者並不在人群中,比如接替郭房成為兵部右侍郎的路迎,第六代鎮遠侯時任中軍都督府左都督的顧寰,第四代永康侯時任左軍都督府右都督的徐源,第十代泰寧侯時任右軍都督府左都督的陳璉,以及在三大營中擔任要職的第四代英國公張溶、第七代成國公朱希忠、第六代定國公徐延德等等均不在場;再比如工部左侍郎兼順天府尹王杲、五城兵馬指揮司的五位指揮等等,亦不在場。前者早領了朱厚熜的旨令,主持京城防務;後者負責城內治安,並與暗中的錦衣衛和東廠配合,緝拿可疑人等。
隨著一道沉悶的摩擦聲徐徐響起,大明門前瞬間由嘈雜哄亂變為鴉雀無聲。
官老爺們耳朵一抖,身子一凜,齊齊循聲望去,只見厚重的側門緩緩開啟,一人穩步而出。一個個兩眼放光,就像狼群見到食物,嘩啦啦撲了上去。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紀的官員們,一掃老態龍鍾及寒風中搖搖欲墜狀,彷彿一下子返老還童了,矯健的跟個年輕小夥似的。
來人正是陳洪,不及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