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2章 臘月廿三51,皆付笑談中之逝水,方陳,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入項,落到不該落到的地方和人的手裡少了,對百姓的壓榨自然也就少了。”聞人懷笑著撓了撓頭,“懷兒能說上來的也只是一些拾人牙慧的東西,讓伯父和三位師兄、師姊見笑了。”
方獻夫勉勵道:“你小小年紀能說出這番話來,說明這些年你讀的不是死書,這很好。”
聞人懷起身作揖道:“伯父謬讚了。”
“不過……”方獻夫話鋒一轉,“革新不是兒戲,事關重大,現下時期特殊,切莫到外頭去胡嚷嚷,徒惹禍端。”
“懷兒曉得的,請伯父放心。”聞人懷恭敬應下,接著問道,“伯父,嚴公子白日裡提到的‘五人一諾’有何深意?”
聞人徽音當即麵皮微紅,同時又很想知道嚴世蕃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一旁的古今很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點。
方獻夫道:“查行刺兇手是假,托出夏公謹是真。郭勳被毒殺於獄中,宮變風波舉世震驚,陛下順勢問責首輔夏公謹,罷職返鄉。前面就說過了,陛下是在兵行險招,亂中取勝。所以佛門大會落幕之日,便是夏公謹起復之時,或許都不用等到落幕,陛下的旨意便會傳到貴溪。陛下想借朝堂各方勢力角力傾軋之際,獲得一個好時機,怎可少了夏公謹?由他和嚴次輔所代表的正是最強大的兩方朝堂勢力,換言之他二人是接下來有可能發生的官場之爭的主角。眾所周知,夏公謹和嚴惟中不睦已久,屢屢相互攻伐,表面上是夏首輔佔了上風,但並未對嚴次輔的根基造成實質性的打擊。嚴世蕃今日之舉,似有示好之意,可正如我先前所言,官場之爭,大勢在前,糾葛其內,主動被動互為摻雜,一旦身陷其中,容不得自由抉擇。冒然跟風入局固然不明智,但嚴世蕃在這個時候示好退讓,同樣不見明智。嚴家父子及其黨羽,多有見不得人的勾當,以夏首輔之為人,即便嚴家退讓了,於公於私,他都決然不會容情。若說只是假意示好,則未免顯得有些多此一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尚書也是同理,六大尚書中,他是唯一一個公開站在嚴次輔對立面的尚書。扳倒李尚書,王杲是最有機會的接任者,而王杲是眾所周知的嚴系一派。
“浚川先生在任期間,一直主張新政,伴隨而來的是巨大的阻力。正面行不通,於是另闢蹊徑,試圖透過揭露官場中的腐敗蠹弊及如何腐敗蠹弊,來證明時政之不足,強調革新之必要。所以在許可權之內調動了一批正直剛毅的中下層官員,收集相關罪證,申元正是其中之一。數年下來,浚川先生手頭掌握了大量罪證,已然成為了許多人的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因為牽連實在太廣,稍有不慎便會適得其反,引發大亂,所以浚川先生手握罪證而不敢冒然出手。正當他尋求兩全其美之法的當口,郭勳案爆發了,別有用心之人暗中嫁禍,致使他遭受牽連,從而去職返鄉。在這當中,看似趙文華是幕後推手,但趙文華一區區太常寺少卿、順天府府丞,如何能夠扳得倒堂堂都察院左都御使?少不得有與他嫌隙甚深的嚴家在背後推波助瀾。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陛下對他以揭露腐蠹開啟缺口實現推行新政的做法並不認同,但為將來之計以及往日功勞,陛下只去了他的職,未做其它重罰。去職後的浚川先生深知自己的真正危機還在後頭,於是巧施妙招,連他什麼時候離開京城的都沒人知道。浚川先生是能與老師比肩之人,他若存心隱藏行跡,想要找到他,絕非易事。再看嚴世蕃今日之舉,等同直接承認了對浚川先生的忌憚和不利之意,實在令人費解。
“吳財神乃天下首富,富可敵國,以誠經商,以仁立身,仗義疏財,得陛下敬重,受百姓愛戴,以一己之力營建經商新模式、拔高了商人在世人心目中的觀感,說他有左右天下大勢之能,也不為過。這樣的人誰都想拉攏,包括嚴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