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五章 蒼黃翻覆12,皆付笑談中之逝水,方陳,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阿勒坦素有大志,打小便整天嚷著將來要成為草原上的大英雄,像他祖父達延汗巴圖孟克那樣的大英雄;長至少年,見的懂的更多了,思考的也更深更遠了,嘴上不再嚷嚷,暗暗發下宏願,立志要重塑黃金家族巔峰榮耀;而後心氣不墜,奮發不懈。
在阿勒坦之前,土默特部的最高首領是他的兄長麥力艮,同時還是右翼三萬戶的濟農。彼時阿勒坦便憑藉自身高人一籌的才智氣魄,在聲望上隱隱蓋過了兄長。
麥力艮壯年早逝,阿勒坦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土默特部名正言順的最高首領。
他的才幹得到了更大的發揮空間,威望隨著本部族日隆,對其他五大部族的影響力隨著他的威望漸增。
黃崗梁一役,做為主要的參與雙方,中原武林和無為教都是受害者,而韃靼六部或者更準確地說阿勒坦是最大的獲益者。
救命之恩,是一份大無可大的恩情;實力折損嚴重,則方便他人掌控;底子依然還在,即尚有利用價值;輔以旁的籠絡手段。
綜上四點,阿勒坦順利將無為教收為己用。
土默特部本就是韃靼六大部族中實力最強的,有了無為教的加入,如虎添翼,更上一層樓,儼然一副新一代霸主崛起的雄姿。
然而,儼然終究只是儼然。
悠悠千百年,於中原百姓而言,不管是位於正北方的大漠高原,還是位於東北方的松遼平原,都無甚分別。相應的,生活在這兩片土地上的人們以及由他們建立的各種政權,皆無分別。
東胡聯盟,滅亡東胡聯盟的匈奴,從東胡聯盟分化出去的烏桓和鮮卑,曾為匈奴一部分的羯人,從殘餘鮮卑演化來的吐谷渾和柔然,擊敗柔然的突厥,殘餘柔然化為契丹,聯合漢人滅亡突厥的回鶻,把部分契丹同化的女真……時至大明,大元變北元,後分瓦剌和韃靼,各種遊牧政權、勢力,伴隨著歷史的車輪,暗合著興亡的定律,輪番登上歷史這座宏大的舞臺。不管登臺的是誰,在中原百姓眼中,並無質的分別。
每當缺乏正統遊牧政權之時,廣袤無垠的大地上,大小部族林立,各自割據一方。有互為聯盟的,卻也並非全然是互幫互助、相親相愛、和睦共處、同舟共濟,依然時有摩擦;也有敵對鮮明的,摩擦自然也就更頻更兇了。
沒事,找事造事。
有事,小事化大事。
都有份的利益,只需坐下來好好談談,談妥了都能從中獲益。可有人就是想獨吞,那便沒的談了,只剩下打,打來打去,原本該得的好處半點沒得到,還落得個兩敗俱傷。倒也不全是動手不動口,還是有人願意坐下來談的,也有談好的。有談好的自然也有沒談好的,常常是談著談著就起了爭執,爭著爭著就當場崩了,互放狠話、不歡而散還是輕的,當場拳腳相向也不少見,大規模械鬥,簡稱戰爭,亦不稀奇。沒釀成大沖突的,等回頭氣消了,坐下來再談,可有些東西是不等人的,比如說放牧的草場,它是有季節性的,耽擱一天都是巨大的浪費。都有份的分攤不清,沒份的則挖空心思去搶,結果不是一場誰也不落好的亂鬥,就是一方用不小的代價把另一方消滅。總而言之,各部族間的爭鬥把民族特性和人性的陰暗面都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了。
內耗猛於虎。
內耗愈盛,生計愈艱。
生計愈艱,力量愈弱。
力量愈弱,必遭欺辱。
中原之一統,始於秦;塞外之一統,始於元。鐵木真之所以成功,是把大漠高原上所有不同族源的遊牧部落給統一了。不再各自為政,有了統一有效的政令,為後來蒙元鐵蹄席捲亞歐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各自為戰,難成氣候;欲成大事,先凝其力。
是為人心。
以德可服人,以理可曉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