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7章 臘月廿三36,皆付笑談中之逝水,方陳,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花哨,撞擊聲沉悶而乾脆,引動石臺震顫,邊緣上的積雪簌簌抖落。
“好!”駱漢永高聲讚歎,鬥志昂揚,凌空翻了兩個筋斗,輕鬆化解反震之力,穩穩落地。腳下還未踩實,再次大步向前,每一步都會刨起大片積雪,這個動作不是很雅觀,有點像狗刨土,卻很實用。一往無前地攻擊,是他的武學理念,所以每當他的攻勢展開,通常如水銀瀉地,一氣呵成,熱血澎湃。在對手倒下之前,或者他本人倒下之前,這種暢快迅猛會貫通始末。
方獻夫倒滑三尺,右腳跟一蹬,左腳尖一點,整個人原地滴溜一轉,卸去部分反震之力,再將剩餘的反震之力化為己用,左拳使一招“其樂其利”,右掌變為“民貴君輕”,雙足點踏,迎敵而上。
場上的比鬥激烈且精彩,雙方從一開始就使出全力。
場下的酆於神色平靜,對姊弟三人道:“機會難得,旁的什麼都不要想,務必細細觀摩,對你等定然大有裨益。”
姊弟三人稍作愣神,認真點頭,調整心境,儘可能摒棄雜念,事到如今,雜念皆是累贅,將關注點集中到比武本身才是正理。
石臺上,駱漢永攜雷霆之威,形狀奔放,大開大合,方獻夫秉儒家宗旨,平和穩健,正大光明。
兩相碰撞,氣象壯闊。
面對駱漢永簡約而不簡單的迅猛攻勢,方獻夫連著使出“知易行難”、“知難行易”、“知行皆難”、“知行皆易”、“先知後行”和“行而後知”六招。
這六招每一招姊弟三人都非常熟悉,招式背後的義理闡述他們能倒背如流,招式本身的運氣和構架他們也勤奮習練過千百遍,然而在實際中的運用完全是兩碼事。比起方獻夫妙至毫巔、歎為觀止的實戰運用,他們連皮毛都及不上。任何武學招式想要做到信手拈來、恰到好處的境界,離不開勤學苦練、熟能生巧,基於此又遠不限於此,背後蘊含著高妙的武學道理,包括內功深淺、招式理解、實戰經驗等等多個方面,可籠統地把這些稱之為修為。
武鬥好比做事,但凡要做成一件事情,免不了要把握好幾個必不可少的重點,事情不同其中重點不盡相同,階段不同箇中重點亦不盡相同,需視具體情況而定。把這個道理套在比武爭鬥上,那就是面對不同對手對戰策略不盡相同,同一個招式的使用需根據具體對手進行角度、力量、速度等多方面調整,以及同一個招式在面對同一個對手的前後不同階段又要進行階段性差別調整。比如說某個招式在練習中是直直打出一拳,但在實戰中,對手所處位置可能偏左偏右偏上偏下,且不斷變動,若不調整,這一招不僅毫無意義,還會讓對手抓住破綻。所謂調整,可以自由拼湊,但絕不可胡亂拼湊,需要找到並做到其中的平衡點。如此一來,使用者便賦予了招式以生命。
而如何區分出其中的不同,並將這些不同運用到實際中,則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憑藉三言兩語、一場比鬥就把一個高深的道理理解通透需要一個前提,那就是已經接近了突破的臨界點。顯然以姊弟三人目前的修為距此還很遙遠,不過是剛剛窺得門徑,一蹴而就是不現實的,但只要形成了這種意識,假以時日,總結出自己的心得,終會有大收穫。
酆於側頭,見姊弟三人看得認真,若有所思,表情時有細微變化,或興奮或深沉或皺眉或凝重……似乎放下了一切雜念,進入到了某種意境裡,跟早上鬧市中的情狀很像,不由會心一笑。酆於借例項,指點姊弟三人,效果遠好於聞人詮空頭講解。
風雪依舊,激鬥依舊。
場面膠著,駱、方二人的比鬥已進入到白熱化階段。
駱漢永依舊堅定不移地貫徹著簡約而不簡單的迅猛攻勢,頻頻爆發出天雷般的響聲,震耳欲聾,蕩人心魄。方獻夫則正好相反,招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