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1章 臘月廿三28,皆付笑談中之逝水,方陳,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樂師恭敬作揖,滿面誠懇,虛心請教道:“請問小姐方才演奏的另一曲妙樂是何曲目?小人聞所未聞,還請小姐不吝賜教!”
聞人徽音斂衽回禮,道:“先生客氣了,區區雜調不過是小女一時興起自行胡亂編排出來的,戲稱為‘山海曲’……”
“啊!”樂師情不自禁失聲驚噫,其餘樂師亦是咋舌驚呼,這一驚更勝先前。
聞人徽音接著說道:“純屬小孩子家自娛自樂過家家的小玩意兒,叫先生和諸位前輩行家見笑了。”她說得輕鬆且不失謙虛,可對於以樂為生的樂師們而言簡直是驚世駭俗。
樂師努力保持鎮定,再次恭敬作揖,比前一次更為恭敬,如同一名虔誠的弟子向最尊敬的老師作出既誠懇且渴望的請教:“小姐、不,先生琴藝之精絕、天賦之神異,當世罕見,歎為觀止,小人冒昧,斗膽請教先生師承於哪位前輩大家?”
聞人徽音稍作猶豫,如實作答:“小女師承自蔣小明。”
“蔣小明?”樂師心下默唸,他自小痴迷音律,但凡與之相關必傾盡所有,深入探索,包括在此道上有些名氣的人或曲,不管是過去的,還是時下的,皆是如數家珍,但對於這個普通到甚至俗氣的名字他搜腸刮肚也毫無印象,只好歸結於是自己的孤陋寡聞。
蔣小明,聞人徽音餘姚老家的鄰居,粗通音律,水平距離入流尚遠,勉強稱得上是一技之長。他的主業是種地,偶爾給辦紅白喜事的鄰里奏曲增添氣氛,賺些外快。平常得了空便在自家門前拉二胡,說好聽了是陶冶情操、打磨技藝,說難聽了就是在打發時間。如他這般在文藝方面有一技之長的人,幾乎每個村落都會有那麼幾個,樂師不知道正常,知道那才奇怪。
聞人徽音四歲時初見蔣小明拉奏二胡,當即就被那嗚咽咿呀的獨特音質深深吸引,魔怔般呆呆站在一旁,好似被釘在了地上,任憑父母如何叫喚,就是不肯走。此後每次蔣小明拉二胡,她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風雨無阻,拉多長時間,她就在邊上聽多長時間。碰上雨雪天,蔣小明不下地,一拉就是一天半日的,她全程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到了夜幕降臨仍是意猶未盡。能有這樣忠實的觀眾,蔣小明也是十分高興,可惜他會的曲子不多,而且都是些比較通俗簡單的尋常曲目。聞人徽音只消聽上一兩遍,便能記住,還能跟著哼,且更為精準動聽。
到了五歲上,聞人徽音就正式跟著蔣小明學習識譜拉琴,但蔣小明那連三板斧都算不上的能耐,只教了小半年就沒什麼可教的了。從此,勉強算是入了門的聞人徽音便開始自學音律,她在這方面有著驚人的天賦,加上多年努力,自行摸索出了一方天地,小小年紀便達到了很多人窮極一生都達不到的境界。
有這麼一種東西,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擁有一些,而且擁有的多與少直接決定這個人將來的成就,這種東西就叫天賦。當一個人在某個方面所擁有的天賦跳脫出常理的層面,那便是天才。拋開別的機緣巧合、氣運命數等特殊因素,有些在普通人身上成立的規則,往往不適用於天才。普通人在正常情況下或許要到三十歲才能領悟的道理,天才很可能十二歲時就明白了,更甚者生而知之,普通人十年之功尚不及天才一年之能,當然這並不是在否定努力的重要性,天賦與努力是息息相關、相輔相成的,絕非相互矛盾,或者也可以這樣理解,擁有肯努力這種可貴的品質本身就是一種天賦。總而言之,真正的天才是極其珍稀的,是受上天眷顧垂青的,是不能以常理度之的,他們是能夠影響甚至超越後世的。
聞人徽音在樂道上的天賦完全當得起天才之稱。
她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超越了蔣小明,她對這位啟蒙老師一直心懷敬意和感激,並沒有因為技藝的與日俱增而有絲毫輕視怠慢,恰恰相反,技藝越高超,那份敬意和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