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章 西河出海1,皆付笑談中之逝水,方陳,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元璋建立朱明皇朝後,鑑於元朝奉藏傳佛教的重重流弊,扶持漢傳佛教,從而形成打壓之勢。在南京天界寺設善世院,管領天下佛教,並制定僧道度牒無償發放及嚴苛應考等制度,實行良性操控。
至景泰帝朱祁鈺時期,天災頻發,國庫空虛,朱祁鈺便聽從朝臣建議,改定度牒有償制,以此增加國庫收入,渡災解困。後世繼任者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佑樘等延續此法,再至朱厚照,崇佛之風尤甚先輩,多種惠佛詔令盲目頒發,堪稱達到歷代頂峰。從而使得僧侶寺廟數量激增,卻又良莠不齊。
朱厚熜繼位後,透過大禮儀之爭,鞏固皇權。不同於先輩的是,他崇道貶佛,是繼宋徽宗趙佶之後又一位“道君皇帝”。加之佛門內部蕪濫,頻有僧人枉法忤逆、作奸犯科,其中尤以白蓮教為甚。如洛川李福達、邵進祿,滄州張鎮,商河張朝用等皆是白蓮教徒,以遊方講道為名,相繼組織多地平民,犯上作亂,對抗皇朝權威。
盛怒之下,朱厚熜連頒多道限佛詔令,明面上嚴禁私創、修葺寺院,僧人需供應賦役,禁止一切僧人進行遊方講道、戒壇說法等行止,暗中更有諸般難上臺面的隱晦行徑。連曾助朱棣“靖難”奪位、已過世上百年的“黑衣宰相”姚廣孝都未能倖免於難。因其人也是僧侶出身,法號道衍,褫奪了他配享成祖廟庭的榮耀。短短數年,僧侶寺院驟減,道教地位水漲船高、日益尊崇,佛門子弟行止受限、惶惶度日。
有人趁機暗中使力,引導大批僧人北上投靠無為教,由此實力大增,教眾達十萬之數。
蕭棟傑、公冶世英過世經年,盟主之位懸而未決,中土武林群龍無首,暗潮洶湧。
此消彼長,楊斷北常年密切關注中土江湖動向,又同韃靼各部落暗中勾結,認為如今正是他趁虛而入、捲土重來、南歸雪恨的最佳時機,頻頻試探性地遣人踏足中土之地,製造多起騷亂。
中土江湖自也不乏高瞻遠矚、匡扶正義之人,面對蠢蠢欲動的宵小之輩,豈會坐以待斃、任由滋長?
暮春時節,風吹花動,花動花落,花落花枯,花枯草歡,草歡草長。天地無情,不管他人世間又平添落花幾許,也是尋常事。
天元城中人頭攢動、熙來攘往、摩肩接踵,大街小巷、客棧酒肆到處都是攜兵帶刃的江湖人,或高談闊論、或輕聲私語、或爭吵不休、或平心靜氣;英雄廳中同樣人滿為患,但凡有些身份的江湖豪客全都匯聚於此,各抒己見,場面十分嘈雜混亂。
久未見結果,陳城丈忍無可忍,霍然起身,掌拍茶几,四分五裂,轟然之聲響徹大廳,全場為之一靜。
燕北定淡淡一笑,陰陽怪氣地說道:“陳掌門這是怎麼了?何事令你這般大動肝火?”陳城丈也不接話,顧自揚聲說道:“當今局勢,外有今非昔比的無為邪教蠢蠢欲動,內有多方宵小勢力頻頻作祟,我中原江湖雖有萬千英豪,卻形如散沙,如何與內外強敵抗衡?”話音未落,燕北定發問道:“聽陳掌門言外之意,似有不凡高見,還請不吝言說,我等洗耳恭聽。”
“高見不敢當。”陳城丈用詞謙和,神情倨傲,“正所謂蛇無頭不行,鳥無翅不飛,群龍亦不可無首。今兩位盟主蒙難足年,後繼人選遲遲未定,在此內外交困之際,當務之急便是另立新一代武林盟主,率我中原萬千大好兒郎,內平奸邪、外抗惡敵,重振往日雄風!”
“好!說得好!陳掌門提議我東南四傑舉雙手贊成!”
“我華北雙雄也贊成陳掌門的話!”
“我們也同意!”在場眾人,超半數發聲應和。
燕北定稍作沉思,待呼聲漸定,道:“本朝開國初年,太祖皇帝便頒令敕建天元城,欽定天元公武林盟主,統領中原江湖。自天元公起,歷代盟主皆由上一任選定繼任者,再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