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6章 蜀道之難1,皆付笑談中之逝水,方陳,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府之國,萬山環抱,八方險塞,大江縱橫,沃野千里。
山巒疊嶂間一條小河繞山岨流,流行四五里匯入涪江。炊煙裊裊的安居村便坐落在這條小河畔,恍若世外桃源,村子很小,四十餘戶人家,百餘口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裡民風淳樸,村民們過著自給自足、與世無爭、夜不閉戶、清苦安逸的隱世生活。
村落的最裡頭,有兩間相鄰的茅屋。
左邊那間,屋前小院平坦乾淨,幾不見雜草,屋後有座簡陋的孤墳,被幾隴菜地圍繞其中,綠油油的蔬菜茁壯成長。屋內樸素整潔、一塵不染,摞摞書籍整齊擺放、有序歸類,這哪像是一年多都未曾住人的樣子?
右邊茅屋門前小院中,一位形如鐵塔的彪形大漢正在習練拳法,剛猛無匹,虎虎生風,甚是不凡。若非他將勁力控制得當、凝而不發,簡陋茅屋怕是早已被他震塌。
此人姓王名環,有“鐵拳”之稱,三十出頭,生得濃眉大眼,闊口虯髯,極具威勢。古銅色的面板上沾著片片汗水,受陽光照耀,反射光芒竟有些刺目。
王環祖籍河北滄州,其父本是名武師,粗通武功,因得罪小人而遭陷害,落難負傷逃至湖北老河口,得其母搭救保命。二人就此結識,互生情愫,結為夫妻,從此隱姓埋名定居老河口。
夫妻二人和睦恩愛、相敬如賓,奈何成親多年,遲遲未有子嗣。為此心結,常年愁眉不展,求良醫、尋偏方、拜菩薩,但凡能用之法,全都用上了。或許是誠意打動了上蒼,終於在成親十六年後,先後誕下了二子,王環為幼。
王環七歲那年,老河口遭受天災,無計可施之下,父母帶著他兄弟二人踏上了艱難的逃荒之途。屋漏偏逢連夜雨,其父病逝途中,其母以一種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帶著他兄弟二人,歷經苦難,死中求生,輾轉來到蜀地,落腳安居村,一待就是二十五年。
從小就聽父親講那些江湖奇俠們的軼事,有俠肝義膽的,有驚心動魄的,也有古怪離奇的,心生無限嚮往。在他幼小的心靈中,就此埋下了江湖英雄夢的種子,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像父親口中的那些江湖俠客們一樣,行俠仗義,懲奸除惡,高來高去,神龍見首不見尾。
在他十五歲那年,苦求母兄不得,偷偷離家,隻身踏入他夢寐以求的江湖。
這才發現,江湖遠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麼美好,確實有俠有義,也有通神的俠客,但更多的還是卑劣和陰暗,低賤和醜陋。或為區區虛名,或為某種武功,或為某件兵刃……甚至會為一口吃的,而大打出手,血濺五步,從此結下不可化解的仇怨。
但他並沒有為此怯步,毅然前行,總覺得自己能為這個江湖帶來些什麼,改變些什麼。飽歷生死兇險、冷暖酸甜,也未能讓他動搖初衷、後退半步。大字識不得幾個的他,不懂那麼多為人處世的道理,秉持真摯本心,依靠過人毅力,在磕磕絆絆中艱難前行。
或許該是他的機緣到了,在他十八歲那年,巧遇邢頂天,蒙其眷顧,傳授武功一月,受益匪淺。但邢頂天從未親承二人師徒名分,他也不敢以此自居,只將這份恩情銘記心中,日日不敢有忘。
二十八歲那年,“鐵拳”二字名震江湖,成了正義和俠客的化身。
功成名就的王環重回安居村,等待他的不是母親兄長的欣慰讚賞和村民們的羨慕歡迎,而是兄長過世五年的噩耗,和老母親寡居苦等五年的淒涼。
意料之外的晴天霹靂,令他痛心疾首,嚎啕大哭,既為兄長的離世而萬分悲痛,也為老母獨居多年、未盡孝道而深切自責。
有一種苦,叫孤獨;有一種孤獨,叫寡居老人。
寡居之苦,未親身經歷過的人,很難真正明白其中滋味。王環也不例外,但他知道,不能再讓母親受這種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