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石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零三章:大明督師朱燮元,我真不是木匠皇帝,崛起的石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四川,重慶。
每當忙碌起來的時候,才覺時光飛逝。
自朱由校親征西南之役已過去一載有餘,西南邊陲的迅速安定,也為中原官軍騰出了手腳。
大軍班師之後,各部官軍亦都陸續退出四川,各歸本省,該賑災的賑災,該剿匪的剿匪,忙活的不亦樂乎。
四川撫治位於重慶,朱燮元正站在巡撫衙門的空曠院落,向剛剛抵達這裡的一批三百餘名士子講話。
他看著眼前這些年輕人,心中感到些許欣慰,眼前這些都是有資格做官,或舉人出身或進士及第。
他們來到西南講學,為的就是朝廷“西南講學兩年,優先選錄補缺”的政策,這種開明政策,極大促進了西南地區的土司教化程序。
西南大捷以後,朝廷就尤為重視西南之地的社學。
除大力發展改土歸流,收繳作亂的奢家等地方土司土地外,朝廷也分出一部分資金投放西南,於各地興辦社學、私塾。
大批士子被政策吸引入川,教當地土司民眾學習漢家的語言文化,到了現在,確確實實有些成效。
起碼來說,戰後至今的西南,漢人與土司民眾之間的衝突愈發少了,而且也很少出現那種當地衛所一言不合與土司軍大打出手的情況。
天啟元年為平奢氏之亂,朝廷聚中原五省兵十餘萬入川,就連天啟皇帝都率領勇衛營御駕親征。
當時在四川的官軍,土、漢兵各佔一半。
然而西南大戰並非是一帆風順,土兵一般都是對朝廷詔令陽奉陰違,驕橫無禮、不肯盡力。
各地督撫往往為顧全平叛大局,不敢過分處置,每遇土司兵鼓譟,就使金帛寬慰,驅使土司兵效命。
至於入川官軍,從白杆軍至地方衛所軍,戰鬥力參差不齊,裝備軍械新舊不一,諸將領也養寇自利,爭相內鬥。
如都司許成名等,為自身看法所束縛,進退不能遵行令,以致貽誤戰機,使奢氏之亂遲遲未定。
朱由校平定四川,御駕班師以後,改變了西南各省對土司的地方政策,朱燮元也因戰功升任四川巡撫。
當時,朱燮元認為朝廷大軍撤離後,四川實際上已無賊寇,便將目光著眼於教化土司,安定土民。
其實天啟元年奢氏永寧衛的收復,使大明拓地千里,將原本只有名義上統治的永寧衛一帶,重新置於天啟朝廷的有力統治之下。
朱燮元就任四川巡撫後,也發揮了卓越了軍事、政治才能,一改前任徐可求對土司的敵視態度。
原奢氏土司最富庶的土地,納入朝廷永寧衛下轄,為官軍直駐,其餘土地則被他分設四十八屯,賜給土司軍隊中的平叛有功者。
四川當地,除奢氏外還有幾家大土司。
朱燮元趁平叛餘威仍在,將這幾家大土司的土地分割開來,用戰功封賞的由頭分賜給一些有功的小土司將領,命他們每月向官府進獻歲賦,稱為“屯將”。
屯將的選派,往往要真正在平叛中為朝廷用命效力者,屯將們及其麾下軍隊也都直接隸屬於地方州府。
朱燮元提出的四川屯將制度,實際上可以將那些土司軍將領,逐漸轉化為朝廷的直屬將領,有力分割四川諸土司的力量。
前不久,朱燮元又向朝廷上疏,建議移敘州兵備道治所於永寧衛城,與貴州參將共同駐守。
朱由校仔細考慮後,准奏施行。
將近二載的時間,朱燮元已將四川境內的幾家大土司分割為若干小土司,又將土地肥沃之處賜給忠於朝廷的小土司,設為屯將。
不安分的地方土司被逐漸“改土歸流”,邊緣、弱化,忠於朝廷的屯將們則成為土司軍的主力軍,因而徹底消除了四川地方土司的威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