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石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章:杯酒收兵權,我真不是木匠皇帝,崛起的石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勇衛營拔營以後,浩浩蕩蕩開進了南京城,佔據南三處軍營,將原本這四處軍營的駐軍都趕了出來。

城南那個地方,還不只是駐軍在那裡,亂得很,城內的明軍可以分為兩種,一是駐於城北的巡防軍,一就是駐於城南的常備軍。

簡單說來,現下駐紮在南京城南的大致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軍營。

如南門邊上邊營、南營、東營,就是被勇衛營入城後佔據的,為永樂一朝設定,常駐此地,是南京的常備軍之一。

這三營常備軍,不負責平日裡南京城的巡防、輪換,還有緝拿盜賊之事,除非城內起了叛軍,或者賊軍攻城,否則他們都是不動一步。

如今,邊營、南營、東營的兵力,都是南京城內那些勳貴在掌管,泰昌元年魏國公徐宏基上報的在冊人數是三營各五萬,總計十五萬。

朱由校沒去過,聽說還留下來的人數不多,而且大部分都被勳貴、世家子弟佔了名額。

這三營的常備軍,要改制一番,把兵權從勳貴手裡拿回來。

除卻這類常備軍和平日的巡防軍以外,另外一類即是明初至今匠營的遺存,因當年匠戶集中居住,統一管理,有類於駐軍。

延續至今,弊端盡顯。

三營常備軍只駐於城南,這次勇衛營入城,佔了他們的駐地,所以盡都遷到城北巡防軍的幾處空營去了。

至於匠戶,則廣及南京城中以至城外。

如東門的木匠營,盡是永樂年間調往此處的木匠後人,其分佈地點極廣,每年又要北上入京做輪班匠。

輪班匠制,還有在中國實行了近四個世紀的匠籍制,都是朱由校下來南京要廢除的舊制之一。

當然,舊制的廢除,需要新制的約束和替代,才能對當下有積極、正面的影響。

這些,朱由校都想的很清楚。

來南京,就是為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一番,就算不能讓南京變成安全穩定的大後方,也得讓這個江南給朝廷創造一些收入。

然後回去,和韃清開幹。

匠籍制度的特點就是,但凡入了匠籍的匠戶,都被稱作軍匠,世代不能離開駐地。

一人脫離,全家連坐。

只要入了匠籍,除非當朝的皇帝另有旨意,大力改進匠戶制度,不然直至明亡,他們都要居住在匠營,不得出入。

南京城外有一條小溪,朱由校入城時還見過。

小溪的西岸駐紮著不少匠營,其中有個棉甲營,永樂年始置,延續至今,為軍隊製作棉衣、甲冑、棉鞋的作坊,也都分佈在棉甲營駐地的兩側。

每年,棉甲營都要將新制作好的棉甲和鴛鴦棉衣,經漕運送抵九邊及遼東,給邊軍更換甲冑及防具。

軍器司自天啟元年以來,在天津衛、登萊港,都設定了不少作坊,雖然燒銀子,但作用已經越來越大。

截止天啟二年十月底,兵部上奏,九邊駐軍的盔甲和制式刀槍,已經全部完成新舊交替,熊廷弼也受到了三批次的新制遂發鳥槍、火炮。

在天津港的軍器司作坊,正對澎湖之戰繳獲的荷蘭戰艦、火炮進行研究,不日就能把人家的先進武器,仿製出來安裝到自己的水師上。

南京這些老舊的匠營,雖然現在看起來沒什麼用處,但卻都是上好的“軍工廠”底子,只要稍加改制,就能把他們變成朝廷軍器司下屬的一個個工廠,發揮該有的作用。

會更燒錢,但是朱由校已經有了應對之法。

三年前加增沿河關稅,為朝廷每年帶來了幾十萬兩的收入,那是個試探,到如今,該進行商稅改革了。

還有礦稅,也要從北直隸普及到南直隸。

邊關的茶馬交易向是被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盛世痞子

青山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