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石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四十九章:天啟三年遼東第一次寒潮,我真不是木匠皇帝,崛起的石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陛下,朝廷去年才與察哈爾部簽訂盟約,開了互市,今年便大動干戈,此舉於國不利……”
說話的是新任的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李邦華,上個月才被起復為官。
李邦華,字孟暗,江西吉水人,萬曆三十二年進士,初授涇縣知縣,行取,擬授御史。
說起來,這個李邦華有夠倒黴的。
早在萬曆三十五年他做知縣考核評優的時候,就被擬定為都察院御史的人選之一,可那會兒正值是浙黨和東林鬥得不可開交之時。
李邦華因為給鄒元標說了幾句好話,被浙黨定性為東林同黨,把他從都察院御史的名單裡革除。
偏偏李邦華就是和熊廷弼一樣的性子,就是兜不住自己那張嘴。
那個時候,浙黨、楚黨都以為他是東林,結果沒幾天,李邦華又出了時論,抨擊東林同黨為奸,東林也把他當做敵人。
基本上李邦華和熊廷弼一樣,屬於“自己黨”。
在朝堂上,看見不對的這貨就要嘴碎一下,加上人緣也不怎麼樣,沒人替他說話,沒多久就會被罷官。
後來發生了一些事,也是黨爭起的禍患,反正李邦華最後不僅御史沒做成,連烏紗帽就不保,回家種地了。
此後,李邦華開始了這樣的生活。
種地,被召還,因黨爭被罷官,回去種幾年地,再被召還原官…
這樣的生活過去了十幾年,直到天啟三年科舉大案,朝廷將左僉都御史劉宗周在內的一大批都察院官員革職,李邦華才又被想起來。
起復李邦華的命令還是朱由校下的,這次沒讓他幹御史,直接跳級做了都察院的二把手,右僉都御史。
其實也不算跳級了,人李邦華官場沉浮幾十年,雖說沒做過什麼大官,可是名聲和能力都有,叫他單單做個御史還是屈才了。
朱由校打算讓他先在都察院幹一陣子,然後再派到別的地方。
聽起李邦華的絮絮叨叨,朱由校雖然有點不情願,但別說,心裡還是暖暖的,因為這貨是真的在為大明考慮。
李邦華的反對,就是因為他覺得這事皇帝聖旨不對,身為臣子,自己得說,僅此而已。
卻不是那幫東林黨,為了反對而反對。
“陛下難道忘了昔日那王化貞所謂四路出師的廣寧之禍了嗎!”
李邦華扯著脖子,高聲諫道: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在塞外都是少有能勝的,與察哈爾盟約的穩固,對邊疆百姓而言,是實實在在的福祉!”
“陛下莫非以為自己是成祖皇帝嗎?”
好傢伙,這話的確不中聽,在朝堂上直接和自己這個皇帝這麼說話,更別提和其他官員了。
這要是其他官員,只怕什麼難聽的話都會有。
朱由校看著他,問道:“李邦華,朕問你,成祖皇帝當年親征塞外,朝中可曾有過反對之聲?”
“若朕記得沒錯,當時有人拿成祖皇帝與漢武帝相比,後來如何,成祖皇帝五徵蒙古,大獲全勝!”
“既然塞北三衛歸附大明,朕就不能坐視不理!”
李邦華聽到這裡,心中明白了皇帝的必徵之意,眼眸微動,嘴唇張了張,居然沒再繼續說下去。
見他站了回去,朱由校顯得有些意外,笑著問道:“看來李卿是同意朕的說法了?”
“臣不敢苟同陛下的所謂說法。”李邦華直接說道,面上沒什麼表情,冷淡異常。
朱由校蹙眉道:“既然不同意朕的看法,卿何不再諫?”
李邦華笑了一聲,好像是聽見了什麼白痴問題,反問道:“臣就算再諫上個十句百句,陛下會聽麼?”
“既然陛下已決定要藉此番懲戒察哈爾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