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思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轉載:以飽滿情感激盪創造活力,月照梅花,古思曼,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聯絡上,能不能多一些層次?如果僅僅糾纏於物質現實,文學就會顯得粗疏,無法拓展自己的精神地平線,生命的質樸、本真、鮮活就被遮蔽了。
星空天籟應該是作家心中常存的風景,精神詩意是文學永恆的追求,無論寫什麼題材都不該丟失。價值觀的問題因此非常重要,它直接決定一部作品的境界。古今中外寫“奮鬥”的作品很多,透過描述人們在生活裡努力拼搏的過程,展現意志的力量和生命的溫暖。奮鬥主題作品打動人心、傳之久遠的強大力量來自哪裡?來自作家心靈的向善向美和高遠的價值取向。我們可以思索一下讀過的中外經典名著,會發現它們除了藝術、技術層面的高超之外,在價值觀方面也絕不庸俗。偉大作品創造出來的文字,從根本上來自一顆崇高的心靈。
強化對民族經典的現代發掘,推動語言藝術不斷精進
真正意義上的文學寫作是不可能重複的:既不重複他人也不重複自己。但每個時期的閱讀習慣一定受風氣和潮流的影響,這會導致寫作者的跟從:在題材、形式、主題思想等方面自覺不自覺地趨同,文字的氣息、視角以至於口吻都變得似曾相識,這時的寫作者容易失去創作的獨特個性。在網路時代,保持文學表達獨特性的同時又能被廣泛地認知和接受,成為作家的重要課題。
網路環境下的碎片化閱讀,使得寫出引人入勝的段落,讓讀者在文字面前駐足,變得困難起來。在這種情況下,文學作為一門語言藝術,不能一味跟從網路表達習慣,而是要以更為頑強的實踐,去確立更高更嚴格的藝術標準;要越發嚴格地對待自己的文字,一句咬住一句地寫下去,一步一步地抵達,絲毫不能鬆懈,避免浮躁、廉價、淺薄的習氣。認真勞動是一種珍貴的品質,一筆一畫的書寫包含了安靜與莊重。
創作不能一味追求驚人之語和博人眼球的誇張,而失卻樸素、篤定的品質。質樸是創造藝術的強大基礎。欣賞深刻的藝術需要起碼的耐心。人類的思想和藝術是在時間的長河中一點一點淘洗、累積和建立起來的。科技飛速發展,人們比較容易受技術主義觀念的影響,以看待科技的視角來欣賞語言藝術,或者把一些娛樂、商業的思維移植到語言藝術上,這樣難免會產生誤解。每一時代都會誕生新事物,產生新靈感、新感悟。面對新事物,我們需要多一分辨別力,多一分文化的定力。
文學是否會被其他更熱鬧的東西所取代?法國作家雨果早在19世紀就回應過這個問題。他說:文學存在於生命之中。人類對文學的創造與需求屬於生命中固有的部分,它跟我們的歷史一樣漫長。娛樂化的喧譁與熱鬧,不能取代語言藝術的魅力。
語言藝術魅力的不斷精進,有賴一代又一代寫作者的錘鍊和發展。發展是在繼承中的發展,只有繼承傳統,文學才是有根的文學。以小說創作為例,中國傳統小說除了《紅樓夢》等少數作品之外,大多是通俗演義小說,但是我們雅文學中的敘事文字是極為發達的,如散文和詩,它們同樣也可以構成現代小說的詩性源流。《詩經》《楚辭》及李白、杜甫的優秀篇什,已經具備接通現代的重要因子,需要我們帶著後來者的眼光將其挖掘出來,並且轉化到今天的創作中。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常常發生於一次次的回望和尋覓之時,只有從傳統中發掘現代元素,傳統的參天大樹在今天才能繼續生枝發葉。我們的當代文學需要努力強化對民族經典中現代元素的發掘,從民族經典中找力量、找靈感,在更堅實的基礎上大步前進。
(作者:張煒,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