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非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六章:馬紹愉暗藏退路,織明,蝸牛非牛,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囤糧安全。
筆架山是位於海上的一座小島,其北距海岸約有四里,其間有一條潮汐衝擊而成的天然卵石通道,其寬有三丈餘,連線著筆架山島與海岸之間,能通行車馬,俗稱其為“天橋”。
這座天橋,能夠隨著潮汐的漲落而時隱時現,堪稱是佳景奇觀,每當落潮時,海水便慢慢地向退向兩邊,通道就象一條蜿蜒的蛟龍般浮現在海中。
待潮水落盡,“天橋”便會完全顯露出來,可以由此直通大筆架山島上。
而每當漲潮之時,海水又會從兩邊向“天橋”夾擊而來,在海浪夾擊之下天橋漸漸變窄,直至完全隱去。
據三前遼事實錄卷七記載,“筆架山頭目宋景陽於天啟二年間守此”,當時宋景陽僅僅為千總職。
督師孫承宗在天啟三年,出關進取錦州時,就把它列為海運的據點。筆架山南部水深可停泊海船。
筆架山島,其實又分為大、小筆架山島,其大筆架山島呈梭形,南北斜長約有四百丈,東西最寬處也有七十七丈多,其最高處也有近二十六丈,全山三峰列峙,狀如筆架,故而名筆架山。
據三前遼事實錄卷七記載,“筆架山頭目宋景陽於天啟二年間守此”,當時宋景陽僅僅為千總職。
督師孫承宗在天啟三年,出關進取錦州時,就把它列為海運的據點。筆架山南部水深可停泊海船。
大筆架山島上有呂祖亭、五母宮、龍王廟、三清閣等建築,而小筆架山島則小了許多,這邊的山上只修建有瞭望臺。
而今,兵部職方司主事馬紹瑜卻是就坐鎮在這小筆架山島之上,就在山下的海邊處,還有一艘半大不小的漁船,卻是馬紹愉偷偷私藏於此,留作逃命之用。
原來,馬紹愉前幾日既已知道韃賊來襲,他為此日夜憂慮,便派自己的親兵上岸抓到了一個漁民,連威逼帶利誘的使那漁民,將自家漁船暗中藏在了小筆架山下的海邊。
這是馬紹愉給自己留的退路,他原本就不對錦州之戰抱有什麼幻想,此來遼東,其實是暗中另有使命在身。
就連他的頂頭上司,兵部職方司郎中張若麒,對此都是毫不知情,可見其隱秘程度是何等的見不得人啊?
本來,劉肇基派來增援筆架山的兩千兵馬,已有五百人登上了筆架山島,但在得知韃賊來犯後,馬紹愉又將他們盡數派回到海岸邊防守去了。
而且還嚴令,他們這兩千人馬專司守禦海岸,阻止韃賊跨海攻打筆架山,更不許他們往援遼東總兵劉肇基。
就為了這一道軍令,馬紹愉已經將那兩千遼東鎮兵馬全都得罪了個遍,而他自己則在給筆架山島五百守軍,留下一道死戰護糧的軍令後,便悄悄轉移到了小筆架山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