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迴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3章 日本徵程,我要開始飆車了,無限迴圈,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所有人臉上的表情瞬間變得非常精彩,本以為林向北會說出點不合適的理由,畢竟一個職業f1車手,賽車服上面掛個化肥品牌,確實有那麼點不合適。
結果沒有想到,林向北做出的決定,就是“得加錢”?
“真實!”
李文峰直接朝著林向北豎起了大拇指,這才是商業談判的精髓啊,沒有什麼合適不合適的說法,只看錢到不到位。
“你還真是個商業鬼才。”
就連馮冰蔓,此刻都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林向北要不是個車手,那乾脆去跟自己學做投行吧。
對於這種反應,林向北卻絲毫不以為然,畢竟他可是知道後世f1賽車上都有著避孕套廣告,自己目前一箇中國小角色,得到個化肥農業廠商贊助也不過分吧?
而且職業賽車的商業贊助,跟那種明星代言還是有著本質上不同,因為不需要去拍攝什麼宣傳片鬼畜廣告,只需要在賽車服上打上贊助商的logo就行了。
目前林向北在職業車隊運營上面,已經沒有什麼資金壓力,畢竟這都是程龍的事情。
以程龍在影壇的收入跟名氣,搞一支f1或者勒芒級別的車隊,可能會有很大的壓力,但搞一支職業拉力車隊,真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因為相比較“燒錢”大戶方程式賽車,拉力賽事完全可以稱之為“窮比”的遊戲,就連場地房車賽都不如,畢竟後者還需要支付賽道租賃費用,這可是一筆不小的花費。
就舉個最簡單的例子,f1賽事跑兩站無論發動機壞沒壞,為了確保車況穩定性都得換一臺。而f1發動機價格,大概是在20萬英鎊左右,換算成人民幣就是接近180萬。
而且還要知道一點,這只是物料成本,並不包含發動機的研發費用。
因為車企決定為f1車隊研發賽事發動機,其實壓根就沒想過,能靠賣發動機把錢給徹底賺回來,除非是賣給底盤製造商,也就是非自己汽車品牌的私人車隊。
這裡就出現了一個知識點,很多車迷跟賽車觀眾們,其實並不知道常規f1車隊,是由兩個部分組合而成的,分別是引擎供應商跟底盤製造商。
一般情況下大家所熟知的車隊名稱,比如邁凱輪、威廉姆斯、紅牛這種,都只是底盤製造商的名字,而不是f1車隊的全稱。
如果不是汽車廠商所建立的廠隊,那麼邁凱輪車隊的全稱就是應該是邁凱輪—梅賽德斯車隊,邁凱輪就是底盤製造商,而梅賽德斯·賓士是引擎供應商,兩者結合起來才有了邁凱輪賽車。
威廉姆斯同樣如此,他的引擎供應商是寶馬集團,所以全程是威廉姆斯—寶馬車隊,紅牛使用的是雷諾引擎,所以官方書寫也可以稱之為紅牛—雷諾車隊。
車企把自己研發的f1賽事引擎,如果是賣給自己廠隊的話,那一家人自然只會收發動機成本費用,研發資金會直接放在年度預算裡面。
但要是賣給其他底盤製造商車隊,除了發動機本身價格外,還需要底盤製造商出資一大筆合作費用,金額可能高達數千萬美金。
如果把這些成本也平攤到更換髮動機費用裡面,那麼f1賽事相當於跑兩場,單單發動機成本就得上千萬,直接跑掉了一輛最頂尖的拉力賽車。
所以拉力賽車費用看似也挺昂貴的,但是跟方程式花費相比較起來,真就是小巫見大巫,雙方差距太大了。
這就是為什麼,哪怕十年後除了程龍的勒芒車隊,國內也沒能出現第二支方程式車隊。就是因為花費實在太誇張,一般人有興趣沒這個財力,有財力的很少願意花費如此大的代價。
只有程龍做到了財力跟愛好結合,並且捨得花這個錢,所以才能支撐住勒芒車隊,並且最終拿到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