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火.夭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六章 退守洛陽,少年武鬥之時,花火.夭折,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他還是漢臣,董卓自然沒有坐上那大殿之中的龍椅上,長安雖然之前經歷了毀壞,但畢竟是前漢首都,後來朝廷花費了不少人力物力進行修繕,同時也不準閒雜人等進入,因此整個宮殿雖然慌亂了些,但還不至於不能同。
不過眼下董卓已經公然將未央宮大殿當作他西涼軍之議事所在,其行事之囂張,已經到了目空一切的地步。
李儒心裡很清楚現在易軒等人絕對棄了虎牢關,只不過訊息還沒到而已,但眼下長安內部想要安穩一下,他對董卓道:“董公,那些仍舊忠於漢室的老臣,實乃主公取漢代之的最大阻礙,主公當早做決議,別留下這群蝕骨之蛆。”
這件事是董卓最惱火又最無奈的事情,他非常後悔,當初就該聽易軒的話,直接帶著自己的老底佔據長安就行了,何必把這群老傢伙也帶來,自己要稱帝,重新設立三公九卿不就行了麼,非得王允這些人?
而且這群人簡直就是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董卓早看著群酸腐大臣不爽很久了,想殺掉一了白了,可是偏偏這群大臣又有著極大的名望,身後更牽扯了盤根錯雜計程車族高門大閥。
如果殺了他們,勢必激怒那些士族門閥,激得他們同仇敵愾,聯盟來對付他董卓,要知道這個時代還沒到後面宋朝時那個大家世族被取締的時代。
漢朝時,豪強家族的能量,遠遠超乎後來人的想象,為何孫策進入江東後必須開殺戒,就是因為江東士族肯定不買他的賬,最終導致了殺身之禍,同時也埋下了孫策遇刺這事的隱患。
為何赤壁之戰時,明顯有一大堆江東本地士族們要求孫權直接投降曹操,要按唐宋元明清各自開朝前的那種格局,主動要求一地之主投降,其心可誅,其言可殺。
可是孫權依舊是不停說“容我三思”,他不得不思,江東世族們要是不站他這邊,孫權是很容易被收拾的,這也導致了後來孫權乾脆直接用江東本地人,而不用外來人的原因,因為沒法不討好士族。
孫權到了晚年疑心疑鬼也是這個原因,他覺得周圍的人都是抱團在算計他,這個東吳根本不是他孫權的,而是江東士族們的,好像孫權隨時都可能被取締一般。
換做董卓也一樣,過往董卓一階莽夫,在西涼整天和羌族人打交道,做起事自然是雷厲風行,一朝權勢在手,所以根本不顧及任何方面,敗壞超綱,惑亂天下也是一種理所應當的樣子。
可是呢?聯合軍直接討伐他,而且無論董卓用任何方式分裂聯合軍都沒用,這下子生性暴戾的董卓總算明白,他本討伐的根本原因不是什麼敗壞朝綱,更不是什麼費立天子,歸根到底就是他動了天下士族的利益。
還有一件事,傳國玉璽不見了。
他腦袋一熱準備當皇帝的時候,一沒玉璽,二沒大姓士族門閥的支援,他就算當了皇帝也是一個無權天子,名不正言不順還好說,可憐發展勢力的餘地都沒有,一想到此,他才恍然大悟,易軒之所以讓他退回去,主動讓出利益,就是想讓他今後能夠用實際行動跟士族大家們利益一致,這樣才有可能發展自己。
當今有學識的人十之八九都是出自大姓門閥,董卓想要大肆培養讀書人是不可能的,這一點可以參考一下日本的戰國時代,當時早就在中國盛行了將近一千八百年的《孫子兵法》等兵書,經由遣唐使帶回日本後,就作為各大名的傳家之寶,不能外洩,換句話說,書乃是國之重器,尋常人是讀不到的。
要不為什麼中國開科舉乃是封建社會質變的一頁,因為天下人皆可讀書,那些在春秋戰國時被奉為經典絕不外傳的書籍,就算不能人手一份,但是也絕不可能成為什麼傳家之寶之類的秘密。
董卓這裡就想到了一件事:“哼,等咱家能夠取代漢室後,定要讓你們這樣士族付出代價,對了,咱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