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樺夜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1章 構想,再啟風華,楓樺夜落,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朝是一個特別奇怪的朝代,尤其是武將這一方面,勳貴階層為了讓自己能夠一直富貴下去。
死死的攥住軍權,而想要把握軍權,對於戰陣之道就要死死的抓住,絕不能外傳。
再加上衛所制度,這就使得明軍階層被嚴重固化了,每一個擁有官職的軍將,都會想方設法的將自己的技能和戰爭經驗傳給自己的後人,而不是部下。
因為這就使得整個明朝,除了初期大量產生名將以外,中後期幾乎就沒有再產生名將的原因所在。
階層固化,不思進取,血脈相承,而不是靠本事吃飯。
哪怕有那麼幾個用真本事吃飯的出了頭,也會很快的就被衛所制度所同化,最後融入其中。
而這樣的傳承方式就造成了一個惡果,那就是將軍總是從一個階層裡面選拔。
而且一旦將軍早早去世,那麼他的經驗,戰陣之道,沒有人繼承,或者繼承人太小無法完全繼承。
後果就是繼承他爵位的,根本就成長不起來,一旦被外物所侵,這支軍隊所獨有的魂魄就會慢慢消失,這支軍隊也就會隨之消失。
直到另一個將領來到,重新給它注入靈魂。
而這也是土木堡之變後勳貴階級整體拉胯的根本所在,能打的,會打的全部被坑死在了土木堡。
他們的繼承人卻還沒成長起來,他們的戰爭之道還沒成熟,正式需要扶持的時候,他們的保護傘沒了……
哪怕後來北京保衛戰贏了,還湧現出了一批不錯的將領,可是站在最頂層的那批將領,擁有著國家層面視角的將領全被坑死了。
此後文官徹底勢大,再無掣肘,最後皇帝不得不依靠家奴來制衡文官,直到王朝覆滅。
而朱祁鎮就希望藉此來改革軍制,成立一所中央性質的軍校,將勳貴們的繼承人綜合起來,用嚴厲的制度磨礪他們,讓他們在學習的同時還要博採眾長,學習到其他勳貴的用兵之法。
等到國家穩定不需要那種決定國運之戰後,再建立省一級別的軍校,將各省衛指揮使的繼承人納入,用內部競爭的方式,讓庸者下,能者上。最後再在府縣一級建立相對開放的學校,納入一些考舉失敗者,把他們吸納進軍隊系統,慢慢的讓軍隊知識化,而這群考舉失敗者一定是痛恨考舉成功者的。
他們就是天然的制衡文官的砝碼。
可惜的是,朱祁鎮這麼些年了,一直沒能找到機會建立中央性質的軍校。
直到張輔的這本奏疏,朱祁鎮才發現,原來是自己毛衣穿反了。
太祖時期,為了培養懿文太子(朱標),建立了大本堂,讓各家勳貴子弟,高階文武官員的子弟,藩王和其子弟就讀於大本堂。
其中建文和仁宗皇帝的同窗之誼太祖實錄裡面可沒少寫。
如今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將武學與大本堂聯動起來。
而張輔的奏疏就很明顯的將武學設定成了一個考核機構和低階武官教育學院。
這在朱祁鎮的預想中屬於第二步,可是在想一想大本堂。
朱祁鎮覺得第一步和第二步其實可以完全合併成一步的。
想到這裡,朱祁鎮再次慢慢的回憶著當時背誦《太祖實錄》之中的內容。
尤其是大本堂的,過了一會,朱祁鎮很是尷尬的撓了撓鼻子,吩咐道“去,去把《太祖實錄》抬過來。”
幾個內侍聞言立刻退下去,沒一會兒就抬來了幾口大箱子。
朱祁鎮便開始一本本的翻找起來,不一會兒就找到了一冊,然後默默讀了起來。
關於大本堂,是太祖皇帝建立的儲君培養制度,其目的就是讓儲君能夠在其年幼之時,就能夠在一群群的藩王子弟、文武官員子弟和勳貴子弟中找到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