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樺夜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章 發怒,再啟風華,楓樺夜落,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祁鎮聽到太皇太后如此說,心中一凜,是啊,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農耕民族,更是遵循著安土重遷的準則,自己論仁德鐵定沒有仁宗高,論武功也不可能比得過太祖太宗。也想過遷徙百姓肯定會有阻力,可現在看來阻力不是來自於官員階級,而是民間,要不是實在活不下去了誰又肯離開祖祖輩輩待著的地方呢?而且遷徙百姓竟然與動搖天下能夠聯絡到一起,如此說來想要搞大遷徙基本是不可能的。想到這裡朱祁鎮果斷認錯道“還請祖母寬宥,是孫兒思慮不周了。”

太皇太后看到朱祁鎮仍未說到點子上,眼中顯出了一絲怒火,嘲諷道“不,你思慮的很周到啊,左右呼應,先取遼東,收漠南,逼退漠北,再佔西域,隨後下南洋,重啟下西洋。你的思慮怎能不周到?周到的很。”

朱祁鎮眼中閃過一絲錯愕,此言正中其心。太皇太后何等眼力?這一絲錯愕終究沒有逃過她的眼睛,一時之間竟是怒火叢生“好啊,我的話你竟是全當了西北風了?我讓你讀那麼多的聖賢書都讀到狗肚子裡了?天下百姓困頓若此,你竟還有心思興師動眾?”然後太皇太后緩緩起身看著眼前的孫兒,滿眼的失望和痛心道“你真以為哀家做不得廢立之事?”

太皇太后與仁宗皇帝執政觀念可謂是一脈相承,都主張不擾民不害民,而他們眼中興師動眾就是擾民害民之舉,太皇太后不介意朱祁鎮接觸武臣,可也絕不希望大明再出一個永樂皇帝一樣的皇帝了,大明經不起折騰了。

同樣的事情在不同人眼中就有不同的理解,朱祁鎮畢竟活在後世的安定環境之中,無法理解什麼是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更不理解和平安寧之難得。他滿心想的自然是有強悍的實力為啥不用?而且更是兩種思想的對撞,朱祁鎮更傾向於殖民主義,而太皇太后則傾向於小農思想。而在生產力並不發達的封建社會,小農思想才是最為正確的思想。

所以在古代對於秦皇漢武這兩位向來是譭譽參半的,但更多的卻是毀多譽少,遍翻史書,能得一個武字廟號的皇帝有幾個是歷史評價高的?漢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明武宗。可用咱們現代人的眼光來看,若是沒有漢武帝,拼下血本逐匈奴於塞外,打出了漢人的稱號,恐怕也不會有後來的漢族。更是給漢族裝上了錚錚鐵骨。可是最後落了個什麼?府庫空虛,天下人口減半,百姓苦於轉運。最後逼的一生不服人的漢武大帝在輪臺下詔罪己。要知道漢朝皇帝一直標榜著“天生蒸民為之置君以治之”的,意思就是皇天養育百姓為了什麼?不就是讓君主治理他們的?在這樣的準則之下,中國的大臣在面對皇帝的時候都會有以下兩條準則,一,皇帝是絕對沒有錯誤的。二如果皇帝錯了,請參照第一條。可就是這樣的情況,漢武帝在面對百姓困苦不堪的現象之時,不得不下令休養生息,甚至是用輪臺罪己的方式,親手推翻了他自己執行了幾十年的政策。可見就是他自己都認為自己的行為在封建社會的環境之下是錯的。而且秦皇漢武二位也都成了後世之君的反面教材。對,不是正面教材,而是反面教材。

如此可見小農經濟是如何的不待見有想法有能力的君主的。

聽到太皇太后氣急之下連廢立二字都說出來了,朱祁鎮自然也不敢打茬了,而是真誠道“祖母,孫兒知道錯了,孫兒如何不知道百姓轉運之苦?可孫兒想的也是九邊安寧,百姓可以安居樂業啊,太平二字,重逾千斤,誰人不想得之?可是祖母,得此二字,怎能不流血犧牲?如果說,如今草原仍是一片混亂,孫兒自可以扶持一二奸雄,推其自相殘殺,讓草原紛爭不止,可是瓦剌似有一統之勢,更轄四十餘萬戶,只是如今草原新定,其無力南下,可是一旦其穩定以後,怕是求其不南下而不可得了啊。孫兒如何不希望天下太平?可祖宗之地怎能有失?與其戰於長城,使百姓受禍,不若戰於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童年動畫開始

純白奶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