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家老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1章 三拍幹部,重啟仕途,老三家老三,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馮雪琴不假思索的回道:“是我們本地產的高山茶,我父母也種了一些。”
許巖微笑著盯著馮雪琴說道:“雪琴同志,我是問你這茶怎麼樣。”
馮雪琴愣了一下,看著許巖問道:“縣長的意思是,咱們發展茶葉種植業?”
許巖哈哈一笑:“這麼好的茶葉,不換成錢豈不是可惜。”
馮雪琴看著許巖苦笑道:“我們以前也曾經想過發展茶葉種植業,當時還是孫縣長主持的,在坑底鄉種植了兩千多畝,說是要搞萬畝茶園,結果到了採摘季節,茶葉賣不出去,最後也就放棄了。”
許巖放下茶杯,吃著東西說道:“茶葉種植是一個系統工程,種植、採摘、加工、銷售,要形成產業鏈條。不能頭腦一熱就上馬,三拍幹部最是坑農。”
馮雪琴看著許巖,不解的問道:“什麼是三拍幹部?”
許巖回道:“事前拍胸脯、事中拍腦袋、事後拍屁股。”
馮雪琴忍不住咯咯笑出了聲:“縣長比喻的真形象,感覺就跟你見到過孫縣長一樣。當時孫縣長還想在咱們縣搞一個電視臺呢,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幸虧……”
馮雪琴差點說漏嘴,幸虧及時反應過來,頓了一下接著說道:“幸虧沒被他搞起來。”
孫縣長跟許巖一樣,也是從上面空降下來的幹部,在鰲城縣折騰了兩年,最後灰溜溜的調回省城去了。
空降幹部,一般都會獲得上級支援,可以說是帶著福利下來的。
所以孫縣長在常委會上提出要建設縣電視臺的時候,高書記向大家使了個眼色,常委會全票透過。
不管你這個電視臺是不是能建起來,你先把資金從上級單位要來。
只要資金到了縣財政賬上,怎麼花可就由不得你了。
建設一座小型電視臺,僅是裝置資金就得幾百萬元,都搞好了最少七八百萬元,這對鰲城縣乾枯的財政來說可是一筆天降橫財,多少雙眼睛都盯著呢。
原海門縣市委宣傳部長宋潔貪汙受賄案,最大的一筆非法收入,就是來自於海門縣電視臺的建設工程。
孫縣長的提議獲得常委會透過,孫縣長興致沖沖的跑去省城跑資金,支援他履任鰲城縣縣長的省領導對孫縣長非常支援,大筆一揮先是批給了孫縣長三百萬。
結果這三百萬元剛到鰲城縣財政賬上,就不知道誰把風聲放出去了,縣政府大院裡坐了一大堆被拖欠工資的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三百萬,在縣財政的賬上打了個水漂,沒了。
至於那個電視臺,自然也就無疾而終。
這件事情也成為孫縣長鎩羽而歸的引子,據說孫縣長被上級領導罵了個狗血噴頭。
至於這個風是誰放出去的,大家心照不宣。
有的常委只是笑呵呵的跟教育局長或者工業局長說了句:“縣長到省裡去了。”
在海門縣,任何人都知道縣委書記或者縣長到省裡、市裡,就意味著去‘討錢’了,這個時候,你只需要瞪大眼睛盯著書記或者縣長什麼時候回來就行。
至於書記縣長回來之後,討來的錢怎麼分配,那就要各憑手段了。
許巖並沒有追問馮雪琴剛才說笑中明顯的停頓,他看著馮雪琴說道:“雪琴同志,我是在海邊長大的,從小我就知道一個道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你送給別人再多的魚,也總有吃完的一天,長期下去,被幫助的人反而會養成依賴心理。而你,如果傳授給他捕魚技巧,他就會學會自食其力。”
馮雪琴點了點頭,這個道理誰都懂。
可是,在鰲城縣不適用啊。
鰲城縣資源匱乏,土地可耕種面積約等於零,唯一一個可以產生經濟效益的銀礦,還不能給縣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