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四十六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1,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原本歷史上,南唐攻滅閩國之後,吳越趁機出兵南下,搶佔了南唐勝利果實,結果是南唐軍隊被趕出閩地,閩地基本劃入了吳越的版圖,後來趙匡胤平定江南,吳越王沒有據土抵抗,將奉行中原為正統的政策執行到底,直接降了,算是十國中比較特殊的一個王國。

錢元瓘進京,李嗣源讓李從璟主持接待事宜,以前者的意思,如今江淮戰事正在僵持,若能讓吳越發兵大舉進攻吳國,無疑對江淮戰事大有裨益,但李從璟對此持保守態度,吳越對戰吳國,少有得勝的時候,要讓吳越攻打吳國取得實質戰果,恐怕不太容易,不過對江淮戰場而言,只要吳越王出兵,對局勢都是有益的,莫離得到吳越聲援,趁機奪下揚州也不是不無可能。

一隊旗幟鮮明、多達百餘人的人馬,從官道東邊行來,不急不緩行向洛陽,這支隊伍很有派頭,正是吳越王的使者,為首一人器宇軒昂,眉眼間頗有幾分傲氣,便是錢元瓘。

眼看洛陽將至,錢元瓘一路上那不曾舒展的眉頭,又在不知不覺間緊了起來,身為錢謬最看重的繼承人,錢元瓘打小就有神童之名,天資聰慧無人能及,乃是越地的天之驕子,在越地受盡吹捧與奉承。

十年前,吳軍與越軍開戰,兩軍水師於長江下游狼山一帶(南通)惡鬥,吳越王錢謬以錢元瓘為水軍統領,帶兵攻打吳軍水師,錢元瓘利用吳軍水師順風疾馳和長江水面寬闊的特點,讓過中間行道,採用兩翼迂迴的方式,兩面夾擊,繞到吳軍水師背後的越軍,順風拋灑石灰、豆子、沙粒等物,讓吳軍既不能視物又無法站穩,遂大敗吳軍,此役之後錢元瓘聲名大振。

有如此家世才能,錢元瓘也是心高氣傲之輩,未嘗服過誰,加之越地偏居一隅,被吳國與閩國封鎖住北上西進南下通道,徒有錢塘魚米之富,而不能大爭於天下,錢元瓘不免又覺得憋氣,這回到洛陽來,名義上雖然是恭賀朝廷冊封太子,實際上卻帶著有求於人的味道,這就使得錢元瓘心裡分外不是滋味。

隨行的吳越官員見錢元瓘眉頭不展,便寬慰他道:“如今中原強盛,北越長城威服契丹,西征巴蜀平定兩川,出兵江淮旬月,而江淮州縣半入囊中,李嗣源李從璟父子都是人中龍鳳,眼裡揉不得沙子,公還是莫要一直皺著眉頭得好。”

說話的是族人錢鏵,錢元瓘也沒太多顧忌,寒聲道:“如今乃是大爭之世,北國雖然被李嗣源父子佔據,但江南仍是割據之局,我越地軍民奮戰而得錢塘,勵精圖治自成諸侯,為何偏要聽從中原號令?朝廷不給吳越王,還能連越王也不給?便縱不給,難道我錢家就不是錢塘之王了?”

錢鏵是個溫和性子,搖頭嘆息道:“公切莫有如此念頭,錢塘地狹民寡,莫說與中原相爭,便是比之楊吳也大為不如,你當殿下為何歷來都要奉中原為正統?還不是因為錢塘三路通道皆被阻隔,施展不得拳腳?那楊吳與我錢塘爭鬥數十年,未曾一日失去亡我之心,若不是有中原可供依靠,楊吳大舉來攻誰能相助?”

先前吳國掩有江淮,可以說將越地夾在腋窩裡,無論從哪方面說,越地都無法戰勝吳國。

錢元瓘也知這是事實,仍是不服氣,“那也不必將中原捧得太高,李存勖入主中原時,氣焰何等不可一世,也曾迅速攻佔蜀國,但還不是賜我玉冊、金印?”

金印、玉冊只有帝王才能用,錢鏐得李存勖此賜,遂建吳越國,雖未稱帝,實際諸多禮儀都循帝制。

錢鏵見他不服,唯恐他到了洛陽鬧出甚麼亂子,語重心長道:“此番從大江北上,途徑江淮,進入中原又走了許多時日,一路所見所聞如何,公心中難道沒有評判?”

聞言,錢元瓘眼神黯然,江淮被大唐攻佔的州縣,除卻正在交戰的地方,都被治理的井井有條,秩序井然,完全沒有他想象中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強宋崛起

過海青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