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一百七十二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 下,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番分析也有道理,立即得到不少人的支援,李彥超也贊同王樸的觀,“兩線作戰,此兵家之大忌,耶律阿保機攻渤海還未有功,諒他也不敢在這個時候,挑起與我盧龍的戰爭。√∟頂點說,..”
“兵家之道,實則虛之,虛則實之,虛虛實實,不可臆斷。焉知耶律阿保機此舉,不是在看穿我等知道他不會兩線作戰的情況下,突然進攻薊州?要知道,契丹攻打渤海國,勝算很大,唯一的危險,就是我們盧龍。而一旦契丹大軍能夠重創盧龍,甚至不需要重創,只要給我們造成麻煩,讓幽州各軍無法支援渤海國,那耶律阿保機便能心無旁騖專攻渤海!”李彥超出聲後,李紹城接著道,“若是如此,我盧龍豈非自困危局?”
孟平贊同李紹城,他補充道:“用兵之道,唯在謹慎。無論耶律阿保機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契丹遊騎既然南下薊州,拔出了我們許多軍堡,控制了邊境線,大大限制了我們斥候掌控邊境情報的能力,給我們造成了麻煩,當下,這個麻煩就不能不理。重奪軍堡,重新掌控邊境線,無論之後我們要採取什麼行動,這都是當下我們必須要做的!”
這是老成之言,考慮頗為周到。既然契丹已經出手了,並且實實在在對盧龍產生了威脅,那盧龍就不能不去應對。若是此時因為看不清情況、沒有把握,而不作應對,那麼下一次契丹再有行動的時候,是否還是不動作?如此往後,會不會契丹打到家門口了,幽州諸軍還在睡覺?
一直在旁邊沉思,沒有話的杜千書,這時候緩緩道:“孟將軍的話固然有理,然則,孟將軍是否想過,耶律阿保機此舉,目的就是在引蛇出洞?”
“引蛇出洞,此話何解?”孟平皺眉問。
“契丹遊騎驟然突襲薊州邊境,在極短的時間內,讓薊州軍堡斥候體系瓦解,不可能不是早有預謀的事。既然如此,若是其本意,就是在薊州邊境與我等開戰,拖住我們大軍無法增援渤海,那麼一旦薊州軍出動,邊境的戰事,就可能在短時間內擴大,到時,百戰、盧龍軍都可能無法不去增援。而以契丹屯駐在薊州之北草原上數萬大軍,是完全可以在纏著我百戰、盧龍兩軍的。”杜千書娓娓道來。
孟平想了想,也有這種可能性,但要他同意對契丹的出手不予反應,他卻是不會同意,索性問杜千書:“以別駕的意思,盧龍該當如何?”
杜千書向李從璟拱拱手,“以下吏之見,動則無法避免不出錯,然而不動就不會出錯,因是,下吏覺得盧龍應該靜觀其變,再待其時,不必著急行動。”
意見分成了兩派,各有道理,並且各自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彼此爭論不休,最終也沒能統一答案。
桃夭夭看了一眼坐在案桌後的李從璟。李從璟撐著下巴,靜靜聽著場中諸人議論、爭辯,面上並沒有太多神色變化,只是眼中的思索之色卻越來越深。
桃夭夭揉了揉頭髮,替李從璟感到犯難。有些時候,麾下的能人多了,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對待同一件事,大家都會有各自看法,並且怎麼看都怎麼有道理。意見大致類似還好,若是大相徑庭,如同眼下這般,要如何抉擇,卻是一件很難的事。
即便是兩種意見都是對的,也不是一件讓人輕鬆的事,若是專一從其一個,都能成功解決問題,而如果主事者不能看清局勢,或者用計不專,今天認為那個對,明日出了什麼事,又覺得那個對,朝三暮四,最終只會讓計策面目全非,而落入失敗的結局。
李從璟沉思良久,將思路理了一遍又一遍,忽然站起身,“諸位稍安勿躁,本帥已有定計矣!”
……
渤海國西部,扶余府扶州。
城外,契丹大營連綿數十里,巍峨壯觀。
城牆內外,激戰正酣。契丹大軍猛攻眼前這座雄城,而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