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四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8,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稍後還有四千字的第二更。~≥頂~≥~≥~≥,@.≥.co■m)
李彥超抱必死之志出征,然卻並未死在激戰中,而是大勝凱旋,因此他平安入城之後,對李從璟更加敬服。
李從璟不知李彥超心中所想,卻也從李彥超的眼神中感知到了他的“熱切”、“忠誠”,那是一種想要在他麾下,隨他征戰四方、建功立業的衝動,李彥超不曾掩飾,李從璟亦不難發覺。
相比之李彥超劇烈的情緒波動,郭威、孟平就要淡然得多。作為百戰軍將領,對李從璟和莫離“神鬼莫測”的計策,他們早已習慣,今日之勝,不過是厚重的征戰手冊上,又翻過去了平常一頁罷了。
在李彥超、郭威等率領唐軍主力入城之後,應該是察覺到克城之事,一時不可為之,契丹大軍停止了對營州城的圍攻,撤退到營地中去了。李從璟因是對諸將笑道:“契丹雖渡河,攻城不到一夜便引退,非是其不願克城,實不能為也!今我有諸位虎將若卿等,又有八千虎賁將士為羽翼,你我同心同德,契丹蠻賊人數雖眾,又能奈我何?”
諸將聞言皆振奮道:“有軍帥統軍,雖以一敵十,我等不懼!”
李從璟坦然受了這句“奉承話”,和諸將環視城外契丹大營、軍陣。近處燈火邊地,如浩瀚星海,感受到夜風撲面,耳畔呼嘯的北風含著曠野的寂靜,他真誠的對諸將言道:“之前驟聞耶律魯多奇襲時,軍中-將士多有擔憂怯戰者,一日之間而能讓形勢鉅變,多虧眾將士眾志成城,欲展我大唐兒郎之勇武,不叫契丹蠻賊以為天下無豪傑。幽雲數十萬百姓,數十年來翹首以盼王師北伐,人人渴求和平若久旱望甘霖,今我等至此,不可叫百姓失望!”
李從璟言辭懇切,眾將皆能感受到他言語之間的厚重情義,李彥超嘆道:“軍帥有悲天憫人之心,心懷天下,目有蒼生,幽雲能得軍帥來坐鎮,是百姓之福!”
郭威眼界更寬廣些,李彥超話音落下,他接著道:“本朝自安史之亂以來,九州失寧,各地屢有戰事,臣子不軌,逆子作亂,更添蠻子為禍邊境,我大唐子民早已苦不堪言。尤其是黃巢之亂後,山河破碎,盜賊四起,賢者死於荒野,人竊權於朝堂,朝廷賞罰失度,天下一片末日之象。想當年高祖太宗在世時,四海昇平,八方來朝,上有君王得‘天可汗’之美譽,下有百姓以身為唐人而自豪,萬里之外無數夷人不顧萬里之遙、關山險阻,只為來我朝一睹天威,當時中原是何等盛世之象?而今不過百年,世風日下,賊寇叢生,國人惶惶,區區草原蠻族,竟然為患邊地數十年而不能制,令人痛心疾首!”
郭威有憤然之氣,這番話得抑揚頓挫,很有感染力。的確,太宗武后時,大唐最是鼎盛,以草原為後花園,以西域為庭院,兵鋒越過裡海,周邊無數國來朝,爭先恐後。大唐的子民走在路上,都是挺著胸,昂著頭的。
不過郭威這番話有些犯忌諱,“崇古貶今”,那不是變相批駁當今的皇帝李存勖,他不賢麼?是以李彥超等人雖深以為然,亦有類似感嘆,卻不敢接話。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不就是眼下的世道麼?惜乎王公貴族,不知體恤民力;痛哉滿地權貴,不知發憤圖強!”在片刻的沉默之後,有人率先打破沉靜,話一出口便是“大逆不道”之言。眾人循聲望去,就見孟平眼有激憤之色,面露不屑之意,似乎是對當朝權貴很是不屑。他望著城外的契丹營盤,扶刀挺立,道:“倘若大唐依舊國強,區區蠻賊,焉敢馬踏邊關,戮我同胞?!”
李從璟見孟平頗有些意態奮發,遂問道:“世道如此,你我身在局中,該當如何?”
孟平朝氣蓬勃,堅定道:“當馬上定國,馬下安邦,佐我賢主扶河山、正社稷、安黎民,如此方不負此生為唐人!”
這是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