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6章 何當金絡腦, 快走踏清秋,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權德輿對李賀本來就很賞識,加上李賀和他的兒子權琚又是好朋友,所以李賀來找他,他是不會拒絕的。但找他的文士很多,門衛盤查得很嚴,不合適的人,門衛不會放進來,他也不會搭理。
這一日,李賀早早來到權德輿府門前,只見這府邸坐落在內城之中,街面上少有店鋪,環境幽雅清靜。
李賀徑直走到門前對門衛道:“煩勞門官通報,就說東都洛陽的李賀來求見。”
那門衛聽李賀尊稱自己為門官,就知來者是知書達理之人,馬上客氣了幾分,回答:“老爺上朝去了,一時半會兒回不來,請您把名刺和舉薦信留下,老爺回來後我一併呈上。”
李賀謝了,折頭走出內城,回到東城門旅館等候訊息。
等了數日,李賀不見有任何資訊,但又不敢輕易離開旅館,只好終日悶坐著,閒暇時,李賀便開始整理帶來的舊詩句。
這日黃昏,堂倌忽然推門進來,遞過一張便箋,說這是權大人府上送來的。李賀一看大喜,原來權大人讓他次日到府上相見。
次日旭日高升,李賀來到了權府,拜見了權德輿,呈上了禮單。權大人擺擺手說:“俗了俗了!昌谷李賀,乃清雅之士,何必如此?下不為例!”當即讓下人準備酒菜,高興地對李賀說:“今天你不要推脫,一定要在此用飯!但這頓飯不是好吃的,你須敞開胸襟,一邊飲酒,一邊題詩!”
李賀不好推辭,援筆在手,開始構思。
不料這時,門上梆響,一聲“聖旨到”,打斷了作詩人的思緒。適才還談笑風生的權大人,已然跪倒在地上,只聽宮中內侍叫道:“兵部侍郎權德輿即刻見駕!”
權德輿用目光和李賀打了個招呼,就匆匆離開,跟著內侍走了。
李賀的運氣真不好,好不容易進了權府,眼看就快要說到正事了,權德輿卻被皇帝叫走了。
於是,李賀留下一首詩,酒飯也沒吃,便匆匆離開了權府。
之後許多天,權德輿出京巡查,忙於軍事,沒有時間接見李賀。
李賀每日裡在京城徜徉,利用這段時間,結識了詩人張籍,又結交了秀才張徹。
“二張”後來都成了李賀的好朋友。張籍,就是寫“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的那個張籍;張徹,就是大文豪韓愈的侄婿,他後來對李賀的生活很有幫助。
按下此話不講,單說李賀在長安盤桓了數月,期間總算見過權德輿幾次,權大人疏通了關係,為他爭取到了一個參加制舉的指標。須知參加這種考試,就會有機會被皇帝直接發現和擢拔,是一個很好的機遇。但恰恰這時,有人從宜陽趕來了,遞給李賀一封信,李賀一看信便哭了。
原來,他父親去世了。
這真是雙重不幸!他只得匆匆趕回家鄉。一個絕好的機會,就這樣與他擦肩而過,白白地丟了。
李賀赴長安之前,已經完婚。其父李晉肅也致仕還鄉了,一家人的指望,從此集中在李賀身上。不料李賀走後,其父親便病了,數月下來竟去世了。李賀回來奔喪,一路上急急慌慌,走了十幾日,才從長安趕回昌谷,父親早已埋在黃土之下了。
李賀自然悲慟不已,他須守孝三年,期間不能遠遊。這對他的科舉之路,又是一個羈絆。
一連數月,李賀都在父親的墳頭盤桓。他騎著瘦馬,揹著詩囊,從家裡到墳上,再從墳上到家裡,兩點一線,終日閒轉,苦悶極了。這期間,京城裡沒有訊息,眼睛裡不見風景,只有胯下的瘦馬,載著他鬱郁而行。於是,李賀就寫了很多《馬詩》,其中一首曰:
“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
無人織錦韂,誰為鑄金鞭。”
此詩意在抒發懷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