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章 春風不度玉門關,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雀樓》,語言直白,通俗易懂,境界卻很高。這是一首登高望遠詩,寥寥數語,把景色寫得浩瀚壯闊,氣魄雄渾,放眼宇宙之無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詩的兩聯皆用對仗,而且對得順乎自然,氣勢充沛,浩大無邊,渾然天成。“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被作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銘,遺芳千古。這首詩被後世的我們寫入小學語文課本。

王之渙詩作究竟有多少,後人不得而知。流傳至今的只有六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這首《登鸛雀樓》和《涼州詞》。

關於他的詩歌,有人認為散失於安史之亂;有人認為,是他為了追求身後的不朽而做出了一個冒險的舉動:即把自己詩歌中最佳者,挑選出來六七首,然後將其他詩歌一舉焚燬。

王之渙,性格豪放不羈,除了寫詩外,最喜擊劍、喝酒,有豪俠之氣,而一生不得志,曾長時間閒居在家,或旅行訪友。從這個角度來看,也許他才是三人中最為純粹的詩人。

(三)

王之渙(688年—742年),字季淩,祖籍幷州晉陽(今山西太原),晉陽王家為名門望族。王之渙的五世祖王隆之為後魏絳州刺史,因此而移家絳州(今山西新絳)。曾祖王信,隋朝請大夫、著作郎,入唐為安邑縣令。

唐玄宗開元年間,王之渙入仕,以門子調補冀州衡水主簿。

開元十年(722年),王之渙與勃海李氏結婚,李氏乃冀州衡水縣令李滌之第三女。李氏當時年方十八,正值青春妙齡,深為王之渙的才華折服,非君不嫁。李滌也是風雅之人,不僅贊同更是親自做媒牽橋搭線促成好事,還為他們主持了婚禮。

婚後兩人甚是恩愛,羨煞世人。王之渙賦閒在家,李氏安貧樂素,相夫教子,甘於清貧。王之渙入仕為官,李氏舉案齊眉,持家有方,夫唱婦隨。

開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渙由於遭人誣陷誹謗,辭去官職。

開元十五年(727年)至二十九年(741年),王之渙家居十五年。虛心求教,專心寫詩,詩名大振,與王昌齡等人相唱和。賦《登鸛雀樓》《涼州詞二首》等詩。

開元二十年(732年),王之渙流寓薊門(即薊丘),高適來訪不遇,賦詩留贈。《九日送別》當作於此前後。

天寶元年(742年),由於密友懿交的勸說,王之渙再入宦場,補文安郡文安縣尉。任文安縣尉期間,他清白處世,理政公平。卒於文安任上,時年五十五歲,歸葬於洛陽縣北邙山祖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