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章 莫愁前路無知己,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領驕傲輕敵,荒淫失職,造成戰爭失敗,使廣大兵士受到極大的痛苦和犧牲。
最著名的一句:“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詩人寫的是邊塞戰爭,但重點不在於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廣大兵士,諷刺和憤恨不恤兵士的將軍。
全詩共28句,以非常濃縮的筆墨,寫了一個戰役的全過程:
第一段寫出師,“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第二段寫戰鬥過程,“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第三段寫徵人思婦兩地相望,重會無期,“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
第四段寫戰鬥的結局,“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
各段之間,脈理綿密。
長詩最後,高適發出這樣呼喚:“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三)
公元757年,一支唐朝軍隊突入圍攻睢陽的叛軍敵營,與之展開激戰,解救睢陽之圍。在縱馬廝殺的刀光劍影中,有一位兩鬢飛霜的老兵格外引人注目。因為他不是一名普通計程車兵,而是名滿天下的盛唐邊塞詩人領袖——高適。
“日輪駐霜戈,月魄懸雕弓”,高適在五十餘歲的人生暮年,披掛上陣,吹響了出征的號角,開啟了一段壯麗的軍旅生涯!
755 年,安史之亂爆發。驍勇善戰的突厥人哥舒翰是當時政壇的明星,是唐玄宗極為倚重的名將。他看出高適不僅僅是個詩人,更是一個胸懷大志的戰士,就把他作為重要的軍中幕僚,任命他為左驍衛兵曹參軍掌書記——作戰參謀。
後來,哥舒翰在安史之亂的潼關戰役中戰敗被俘,導致唐玄宗出逃四川,但高適做出了他的正確選擇。他星夜兼程、快馬疾馳追上唐玄宗,為皇上分析潼關失守的原因和教訓。唐玄宗對他的軍事謀略刮目相看,當即提拔他為侍御史(朝廷紀檢官員),隨後又將他升為諫議大夫(向朝廷提意見和建議的官員)。
幾個月後,高適跟著唐玄宗逃到了成都。唐玄宗打算讓自己的皇子分鎮各地,各自為戰。高適反覆勸說這絕對不可以,唐玄宗不聽。詔令下達,在江南地區的永王李璘開始招募軍隊。
然而,永王李璘招募軍隊之後,並未直接迎敵,而是在江南逡巡不前。同時,永王李璘還聘請了在廬山閒居的李白擔任軍隊的書記官。
這引起了剛剛登基的李亨的懷疑。在剛剛登基的唐肅宗看來,這是嚴重挑戰自己權力的行為,於是命淮南節度使前去征討,而這時的淮南節度使正是高適。高適與淮南西道節度使、江東節度使並肩作戰,不到一年便剿滅了永王的叛軍,立下赫赫戰功。
高適打敗了永王李璘,那個在十二年前就已經名動天下的李白、那個十二年前跟自己在梁園同遊的李白,卻成了自己的階下囚。
曠達的高適也有被人詬病之處,就是此時。站錯隊的李白想要戰功赫赫的朋友高適拉自己一把,但高適此時選擇了沉默。
其實,高適的沉默其實很好理解。李白風光時寫了那麼多贈友人的詩,結果在獄中才想起來贈高適個詩,他們並非如何深交,沒有必要為了救李白搭上自己來之不易的仕途,這仕途並非是為皇帝寫幾首慷慨激昂的邊塞詩就得到的,而是一刀一槍拼來的,高適只能這樣做。
就在高適跟永王李璘作戰的同時,數百里之外的睢陽(今河南商丘)也正在上演著一場驚心動魄的戰爭,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睢陽之戰。當時,戰爭已經進入了最為殘酷的階段,城內已經開始出現了吃人的情況。恰恰,高適的家就在睢陽,高適在此居住了二十五年,親朋故舊無數,自己也曾為睢陽太守張九皋薦舉出仕。
由於需要處理永王李璘的事務,高適寫信給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