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章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東魯長居的前一年,李白出席了王維錯過的那個著名餞行活動。

大家送別的物件是賀知章和李白,不過,賀知章是榮歸故里,李白則是被長安拋棄。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李白經過多次干謁和名人推薦,終於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唐玄宗下旨召見。相談甚歡之後,李白成為朝廷供奉待詔翰林。

然而,李白在京城只待了兩年,就待不下去了。他桀驁不馴的性格得罪了權貴,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高力士。

天寶二年,李白在翰林院當差。翰林院裡的文人墨客在古代可以說是皇帝的御用文人,李白同樣也不例外。

有一天,玄宗皇帝在宮中和楊貴妃喝酒玩樂,邀李白入宮同飲,並且讓他給愛妃作一首詩。

寫詩對於詩仙李白來說,小菜一碟。於是,趁著酒意,李白立刻吟了一組《宮中行樂詞》,共計十篇。

其四曰:

“玉樹春歸日,金宮樂事多。

後庭朝未入,輕輦夜相過。

笑出花間語,嬌來竹下歌。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

酒興正濃的李白一邊作詩一邊飲酒,因為靴子太過礙事,竟讓太監高力士給自己脫靴。

高力士是當時玄宗身邊的紅人,仗著皇帝的寵信,連朝中大臣都要讓他三分。李白讓他脫靴,他心中豈能不怨恨?

高力士表面上恭恭敬敬地給李白脫了靴子,還順帶誇李白詩作得又好又快。

但是,宴會結束之後,高力士就在玄宗和楊貴妃跟前告了李白一狀,說他恃才傲物,羞辱楊貴妃。

原來,李白在《宮中行樂詞》的第二首最後兩句中,用了西漢趙飛燕的典故,其中有一句“宮中誰第一,飛燕在昭陽”。這個趙飛燕是西漢劉驁的皇后,生前和劉驁十分恩愛,在劉驁死後被貶為庶人,最後自縊而死,結局十分悲慘。高力士就跟楊貴妃說,李白用趙飛燕的典故來給娘娘寫詩,這是在羞辱娘娘。

本來楊貴妃就對這個特立獨行的李白有意見,聽了高力士的話後,就更加氣憤了。枕邊風一吹,連帶著玄宗皇帝也逐漸疏遠了李白,再也不邀請他入宮作詩了。後來,唐玄宗決定乾脆罷了李白的官,賞了一大筆錢,把他逐出京城了算了。

於是,在天寶三載夏天,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

歸家遊歷途中,李白遇上了杜甫,杜甫此時已經多次參加科舉不第,在京城干謁投贈也是毫無進展。李白當時正是聲名遠播、名揚天下,杜甫非常欽佩李白,所做《飲中八仙歌》就是明證。而李白對這位小十一歲兄弟的詩才也甚是看重。於是二人結伴同遊梁、宋,並且遇見了高適。

當時,李白屬於“曾經滄海”,經歷過朝廷供奉,待詔翰林,譽滿天下,“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大有睥睨一切的氣概;而高杜二人卻“未窺門徑”,高適“求丐取給”,杜甫“屢應不第”。

李白並未以位取人,反而與二人傾心相交。

三人同為大才子,惺惺相惜,都有遠大抱負。高適在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所作《燕歌行》有言:“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杜甫同期所作《望嶽》則宣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相遇之後,三人一拍即合,結伴同遊。四十六歲的高適,四十五歲的李白、三十四歲的杜甫,同遊梁孝王吹臺,懷古憑弔,相談盡歡。

後來杜甫回憶的詩詞《譴懷》有記錄:“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兩公壯藻思,得我色敷腴。氣酣登吹臺,懷古視平蕪。”

這次短暫相遇,三人結下深厚友情。分手後,雖然第二年李白和杜甫後來還有一次交往,不過從此後,三人再未相聚。

與高杜二人分手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