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章 白髮三千丈,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產地,第十四首,李白描繪了轟轟烈烈的鍊鋼場面,這在唐代詩人中也是獨一份。

爐火、火星、通紅的面孔、健壯的身體,熱烈勞動的場面。粗獷的歌聲響徹了明月下的曠野,響徹了歷史的漫漫時光。

應青陽縣令韋仲堪的盛情邀請,李白曾一度卜居於九華山東崖的龍女泉側,在那裡留下了太白井、太白洗硯池、銀杏古樹等遺蹟。

這年冬天,李白和友人高霽(高喧之)、青陽縣令韋仲堪(字權輿)等人在夏侯回的家中休息。

從那裡抬眼望去,九華山的松樹和積雪映入眼簾。幾人一時興起,聯句唱和,集為一篇《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

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李白)

層標遏遲日,半壁明朝霞。(高霽)

積雪曜陰壑,飛流噴陽崖。(韋權輿)

青瑩玉樹色,縹緲羽人家。(李白)

李白一句“靈山開九華”,為山定名。最後他又說:“縹緲羽人家”,指山中有仙人居住,更顯出九華山的不凡。

在秋浦附近的銅陵,李白曾在五松山下一個農家投宿一夜,鄉下老婦人恭敬地向客人進上一盤自己捨不得吃的雕胡飯。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春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

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李白多年漫遊,千金散去,吃過的山珍海味不計其數,但老農婦虔誠捧上的一碗雕胡飯卻讓李白深深感動,致謝不已,因為陌生人那一份不求回報的珍貴的善意。

天寶十四載(755年),三十三歲的汪倫寫信邀請五十五歲的李白到涇陽(今安徽涇縣)桃花潭做客,信中誇張式描寫了桃花潭的美景,“先生好遊乎?此處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

李白收到此信後大喜過望,邀起一干朋友包括我,欣然乘船前往。

到涇縣後,我一看,呵呵,哪有什麼十里桃花、萬家酒店?不過是一個萬老闆開的小酒店,一汪離縣城十里的桃花潭水而已。

美景雖不及信中所言,但萬老闆的酒清香,桃花潭的水清澈,李白酒喝得盡興,失望。汪倫在萬老闆的小酒店“捶炰列珍羞”,熱情款待李白,兩人一起談詩論酒,“酒酣益爽氣,為樂不知秋”。兩人沿桃花潭流連多日,觀看潭邊“數枝石榴發,一丈荷花開”的美景,尋找那種“恨不當此時,相過醉金罍”的感覺,成忘年之交。

李白專門寫了《過汪氏別業》一詩以謝汪倫。詩中對汪倫大為讚賞,稱“疇昔未識君,知君好賢才”,也描寫了一種朋友悠遊夜宴的歡樂:“永夜達五更,吳歈送瓊杯。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

在得知李白囊中羞澀後,汪倫又送李白八匹好馬、十端綢緞。唐朝時,錢帛兼行,綢緞可代貨幣,可見是一份厚禮。臨別時兩人依依不捨,用李白的話就是“我行值木落,月苦清猿哀”。汪倫在桃花潭邊設宴為李白餞行,“永夜達五更,吳歈送瓊杯”,通宵達旦飲酒。

到天明時,微燻的汪倫送李白上船,在岸邊拍手舞蹈,唱起《踏歌》一曲。李白大為感動,又現場作詩,以《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也是這一年,李白由金陵溯江赴潯陽,船行至秋浦江面,遙望九華山,想起好友韋縣令,便寫下了《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一詩:

“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

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

君為東道主,於此臥雲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