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心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章 莫使金樽空對月,穿越遇李白,樂從心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昨天離已經我而去,不可挽留,今天令我煩憂,登高開懷暢飲,想要借酒消愁,沒想到卻是愁上加愁。人生之事,十之八九不如意,不如寬恕自己,原諒自己,讓自己任性一回。

李白一生,無論寂寞與開懷,亦或是滿腹憂愁,但是都以酒入心,用酒神的自由、奔放澆灌了多彩的詩篇。

得意人生,詩酒壯懷,將滿腔豪情,盡情揮灑。失意之時,自斟自飲,一杯清酒,灌入腹中,將滿腔的憂愁和怨恨化作一口濁氣撥出。

“李白一斗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

杜甫在他的《飲中八仙歌》詩中,對李白醉酒作詩遊過這樣的描述。

縱酒之後更思鄉。寓居金陵久了,李白對東魯之家的思念無法掩蓋。

“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

我家寄東魯,誰種龜陰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

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

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

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

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

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

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

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

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

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

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

這首《寄東魯二稚子在金陵作》,是一首情深意切的寄懷詩,李白以生動真切的筆觸,抒發了思念兒女的骨肉深情。

詩以景發端,展示了“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的江南春色,把李白所在的“吳地”桑葉一片碧綠,春蠶快要結繭的情景,描繪得清新如畫。

接著,李白即景生情,想到東魯家中春天的農事,感到自己浪跡江湖,茫無定止,那龜山北面的田園由誰來耕種呢?思念及此,不禁心憂如煎,焦慮萬分。

李白對離別了將近三年的遠在山東的家庭,田地,酒樓,桃樹,兒女等等一切,無不一往情深,尤其是對自己的兒女更傾注了最深摯的感情。

這首詩一個最引人注目的藝術特色,就是充滿了奇偉的想象。

“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想起遠方的妻子兒女,李白的心一下子飛到了千里之外的虛幻境界,想象出一連串生動的景象,猶如運用電影鏡頭,在我們眼前依次展現出一組優美、生動的畫面:山東任城的酒樓;酒樓東邊一棵枝葉蔥蘢的桃樹;女兒平陽在桃樹下折花;折花時忽然想念起父親,淚如泉湧;小兒子伯禽,和姐姐平陽一起在桃樹下玩耍。

李白把所要表現的事物的形象和神態都想象得細緻入微,栩栩如生。“折花倚桃邊”,小女嬌嬈嫻雅的神態維妙維肖;“淚下如流泉”,女兒思父傷感的情狀活現眼前;“與姊亦齊肩”,竟連小兒子的身長也未忽略。其中最妙的是“折花不見我”一句,李白不僅想象到兒女的體態、容貌、動作、神情,甚至連女兒的心理活動都一一想到,一一摹寫,可見想象之細密,思念之深切。

“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他想象到了自己一雙小兒女在桃樹下玩耍的情景,自己不能撫摩其背,愛憐他們,一片思念之情,自然流瀉。

想到這裡,李白不由得心煩意亂,肝腸憂煎。怎麼辦呢?那就取出一塊潔白的絹素,寫上自己無盡的懷念,寄給遠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